更新时间:2025-01-17 10:39:37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 一带一路 ”提出的构想,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始于西汉,兴于盛唐,她见证了驼队商旅的互惠交往,留下了文明互鉴的宝贵篇章。两千多年来,丝路古道商贾往来,贯通东西,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谱写了相知相亲、互融互通的壮丽诗篇。
古丝绸之路--用骆驼运送物资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和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的简称。最早在2013年金秋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国家期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建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倡议。后在出访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和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 丝绸之路 "起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21多年前,公元前139年西汉的张骞,受 汉武帝之命(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率队1多人,出陇西,沿祁连山麓,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公元前126年,张骞历经13年终于回到长安。张骞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地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骞持汉节出使西域
从2多年前的秦汉时代到盛兴唐代,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
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交换的物品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新疆、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开辟也始于秦汉时期。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等。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战略构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21世纪一带一路构想蓝图
从2013年到2023年的十年间,古老而广袤的中亚大地,丝路光芒再起、熠熠生辉。商贾驼铃化作列车鸣笛,大漠古道变身高速公路,商贸往来加速产业合作,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古丝绸之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带一路 ”从愿景化为现实。
2023年10月北京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古丝绸之路途径西北地区的陕西西安、甘肃的嘉峪关、敦煌等城市,非常值得去一次西部旅游,以下是各城市的古建筑风光,供君览。
西安钟楼
西安大雁塔夜景(白天不好看,一定要晚上去看)
西安城墙(上城墙走一圈大约需要40分钟)
酒泉嘉峪关
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