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朱元璋长子朱标有多恐怖?强大到让朱棣畏惧,历史差点被他改写

更新时间:2025-06-11 13:17:57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虽无躬身培植的党羽,其背后却伫立着帝国最强大的军队。他的地位空前绝后,虽有25个兄弟,却无一人敢生出一丝一毫夺位的念头。他生前没有当成皇帝,但死后得到的待遇甚至超越很多帝王,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朱标。

很多人在谈及雍正王朝政治的时候,都会戏称十三爷是常务副皇帝。但事实上,朱标活着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常务副皇帝。那么假使这位权势滔天的太子没有早逝,后来靖难之役朱棣篡权夺位的可能性有多大,他是否还能够成功呢?

夫妻结发,培养嫡子

至正十二年,这一年对朱元璋来说十分特殊,正是这一年朱元璋投入了郭子兴麾下,成为了起义军中的一员。朱元璋虽然出身贫苦,但精明能干,作战时勇猛无畏,常常身先士卒,在军事方面有着非同常人的天赋,因而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和信任,郭子兴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马氏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朱元璋的结发妻,也就是日后的孝慈高皇后。

但在结婚后最初的三年内,夫妻二人没有能生下儿子。于是他们就收养了朱元璋的亲侄朱文正、外甥李文忠还有定远孤儿沐英。马氏对这三个养子视如己出,悉心照顾。

直到龙凤元年朱标出生,朱元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长子,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集庆前线,虽然没有见证长子的出世,但听到这个消息的朱元璋大喜过望,朱元璋望着眼前尚在襁褓的孩子,目光饱含着宠溺和希望,一腔热血在他的体内涌动着。那是朱元璋统一山河的野心,也是对朱标未来的展望。

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同时将朱标立为世子。这时候的朱标不过才九岁,已经正式获得了继承人的身份,足以见得朱元璋在立储这件事情上,丝毫没有过其他的打算。

次年,明朝建立,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大封诸将为公侯,其中以五大将一大成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魏国公邓玉。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文臣武将得到了追封,这些功臣的大部分都成为了所谓太子党的班底。与历朝历代结党攀势的党派不同的是,这个太子党是由皇帝本人亲自赋予的。

立势相佐,建立太子根基

大明建立不久,中书省、都督府刚刚成立的时候,就有大臣请示让朱标当中书令,朱元璋不许,朱元璋认为,其一朱标的年纪还小,正是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时候,现在要独立处理政务为时尚早,即便是当了中书令,也不过是个噱头。其二就是等到朱标真到了能够听断国事、处理政务的时候,又何须中书令的职位,任何军国大事都可以交给他。

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去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城的艰辛。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喜。除了培养太子为君之能,朱元璋为了稳固他太子的地位,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辅导太子。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甫,中书平章路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以及一干文武重臣都在东宫兼任他职。这个团体囊括了开国的大部分功臣宿将,几乎是将朱元璋背后的势力直接搬运了过来。

除外臣之外,朱元璋在宗室上也颇有一番考量。洪武四年,常遇春的女儿册封皇太子妃,当时常遇春虽已去世,但常遇春帐下与其关系密切的蓝玉却随之连上了纽带。自册封常遇春的女儿为太子妃开始,朱元璋即相继使皇室与功臣联姻,如邓愈女为秦王嫔妃,徐达长女为燕王棣妃,冯圣女为周王素妃等等。这些功臣皆属太子班底,又与其他皇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姻亲关系。他们之间相辅相成,既有牵制的用意,也有稳固太子势力的目的。

铲除异党,巩固地位

朱元璋为巩固太子政权上向来雷厉风行,就比如公元1380年、洪武23年开始的胡惟庸案。1371年—洪武四年时,时任中书左丞相的李善长因病辞官,汪广洋就位为右丞相,胡惟庸继汪广洋为中书左丞。洪武六年,汪广洋被贬为广东参知政事。不久,胡惟庸升任中书右丞相。几年后,朱元璋看到胡惟庸办事周到,才提升胡惟庸为左丞相。根据明史记载,胡惟庸被诛杀的起因是,胡惟庸的儿子在大街上乘车飞驰,不幸从车上掉下来摔死了。胡惟庸就把驾车的人杀了。朱元璋知道后非常生气,令胡惟庸为驾车的人偿命。胡惟申请赔偿财物,朱元璋却不许这个处理结果,明摆着是要置自己于死地。于是,胡惟庸就和御史大夫陈宁、忠诚、图杰等密谋造反,秘密联络自己拉拢的文武大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洪武12年占城国来进贡,胡惟庸等人没有报告朱元璋,宦官出来见到了,便进宫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胡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但是暗暗的将罪过归咎于礼部,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枢。朱元璋更加愤怒,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究问为首主持的人。这一下就牵连出来很多重臣,胡惟庸也因此诛连九族。

明朝的丞相制度正是在这一个废止,既然丞相的职位没了,而内阁还未登上政治舞台,那么这时候全国上下的政务由谁来处理呢?朱元璋虽另设内阁供皇帝作为顾问,但内阁大学士的权利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利,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朱元璋信得过的人来分担部分政务,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太子朱标的手里。

从此,朱标开始学习并协助其父父处理日常政务。丞相制度废除之后,他自然也就承接了更大的担子。虽然朱棣为标榜自己,有说到朱标的软弱之处,但一个身无战功的太子,能够消化朱元璋背后走南闯北的文武班底,绝非是一个软弱之人。

朱标自小经历过军营中的艰苦训练,观摩过战场的厮杀,受到了朱元璋方方面面的培训,他与朝中重臣所建立起来的联系,也并非仅仅来自于父亲朱元璋的大力支持。否则为稳固朱允炆的地位,朱元璋也没必要大肆铲除重臣,相反朱标本人极富人格魅力,不管是在朝野还是在军事上都有很大的威望。连朱彪的弟弟都是由他带着长大的,甚至直接干涉过其他兄弟的命运。据记载,朱元璋曾多次要惩罚诸王,都是朱标劝阻,这说明对其他藩王兄弟的处置,朱元璋曾都是和朱标讨论的。朱标还没当上皇帝,就拥有着处置其他皇子的偌大权力。纵观朱标死前的历史,全不见一丝一毫争位的传言。朱棣本人也绝不可能顶着朱标的政治影响力、全国上下的威望以及他背后文武集团的力量来造反,这显然是自寻死路的选择。

尾声

公元1391年,洪武24年,朱元璋有迁都西安的想法,于是命朱标巡视陕西。同时,受封于这里的秦王朱尚,因为在当地多次犯错而被召回京师,朱标此行也为调查一下秦王的言行。朱标巡视归来后,献陕西地图,又替秦王说情调解,朱元璋才让朱尚回西安。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就生了病,在生病期间还向朱元璋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次年朱标病死,朱元璋得知大恸,将他附葬在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朱元璋长子朱标有多恐怖?强大到让朱棣畏惧,历史差点被他改写”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