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史上歌咏李白的诗,独尊唐寅的这一首,风格超凡脱俗,豪放飘逸

更新时间:2025-06-22 10:09:15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文人宛如璀璨星辰,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他们或以诗传情,或以文载道,在笔墨纸砚间勾勒出自我心中的万千世界。

而做为各领风骚的文人,虽有浓淡疏密之别,却处处洋溢着对彼此才华的赞赏与敬重,在墨香中的惺惺相惜。

“明四家”之一的唐寅的《把酒对月歌》就是对怀念李白,盛赞李白,将自己的“把酒对月”与李白相联系,写下的一篇热情奔放的作品。

唐寅,字伯虎,明朝南直隶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

唐寅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此诗语言通俗易懂,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

全诗始终着眼于李白与月的关系,处处将自己和李白联系比较。

用“月”“诗”“酒”为诗思的契机,并贯穿全篇,显得倜傥不群,超尘脱俗,颇见李白遗风。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作者一开篇就承认:月亮还是那轮月亮,但只有李白能把月亮写成诗。

李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诸诗脍炙人口。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月亮固有阴晴圆缺,但却长存,而诗仙却不能复生。

作者接着说其实这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这两句从侧面说明李白和明月是一样永存的。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虽不能知,但月亮却知道。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斗酒诗百篇”。

作者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风度,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狂妄。

李白爱酒,酒是他的魂。他喝醉了写诗,写诗时像在喝酒。

李白的酒里藏着一种“反叛”:不跪权贵,不媚世俗,只醉自己。

他敢把所有的不甘、愤怒、浪漫、狂想,都写成诗,都喊出来。这种李白的真实,也是他最珍贵的。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

唐寅在这里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遑多让。

作者将自己与李白作对比,凸显出强烈自我意识,同时也肯定了自我价值。

最后作者讲出了他和李白同而不同的一点:“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没有像李白那样得到皇帝征诏的经历,但也有他那种豪放不羁的禀性。

“不上长安”倒也乐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个茅屋就是作者在苏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经常在桃花庵饮酒自娱,做诗自乐。

读者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唐伯虎点秋香》中“华安”吟诵的那首《桃花庵》: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是傲娇的,一生放浪不羁,活得豁达洒脱。

人生最高的境界可能莫过如此。

作者不要长安的荣华富贵,不要天子的赏识,只要姑苏城外一间茅屋,万树梅花,满天月光。

最后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不事权贵、隐居自适的心愿。

这种清醒和倔强,比李白更接地气。

诗中"我"反复出现,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

诗歌中处处将"我"与李白关联,如写自己学李白写明月诗;写自己同李白一样能诗复能酒;更主要的是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的风度。

最后写自己与李白的精神气质是一样的,也就是豪放不羁的禀性、蔑视权贵的傲骨精神。

作者用这样的写法仿写李白诗作,更表达了自己对李白的倾慕之情。

作者最后的选择,不是逃避,而是清醒:我知道自己成不了李白,但我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

整首诗卓然不群、超尘脱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权势的精神,豪放飘逸的风格都酷似李白。

欢迎小伙伴们留言交流。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记得点赞、收藏,愿与诸君共勉。

关注我,分享更多经典作品中的人生感悟。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史上歌咏李白的诗,独尊唐寅的这一首,风格超凡脱俗,豪放飘逸”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