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6-29 11:14:50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轘”,读作“huàn”,其含义是古代用车分裂人体的一种酷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车裂。
车裂,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方式。它的操作是将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或者用五条牛、马来拉,然后驱赶车马向不同的方向拉扯,将人的身体硬生生地撕裂。
这种刑罚的痛苦程度难以想象。受刑者在被拉扯的过程中,要承受巨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恐惧。史料记载,车裂在古时也被称为辕或车辕。早在周代,这种刑罚就已经存在,《周礼·秋官·条狼氏》中云:“誓驭曰车轘。”前人注解说:“车轘,谓车裂也。”
历史上有许多人遭受过车裂之刑。例如,秦末农民起义时,陈胜的部将宋留攻占南阳后,听说陈胜已死,便向东撤退到新蔡,投降了秦军。然而,他并未因此保全性命,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春秋战国期间,车裂之刑使用得相当普遍。周赧王时,齐王曾决定在本国实行车裂之刑,幸得孔子的后人子高进谏劝阻,指出滥用酷刑会使国家失去声望,导致英雄豪杰不敢前来,本国人民也可能背叛,国家将面临灭亡的危险。齐王听取了子高的意见,取消了使用车裂之刑的决定。但遗憾的是,车裂之刑并未彻底终止,秦以后各代仍有使用。
十六国时期,统治者也常使用车裂之刑,且多用来惩治那些乱伦丧理、忤逆不孝之徒。前凉姑臧有个叫白兴的人,他把自己的女儿当作妾,还把妻子当作婢女伺候女儿,郡县将此事上奏,凉王张骏便下令将白兴在姑臧闹市区车裂示众。
车裂之刑的存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残酷一面。这种刑罚不仅对受刑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也让人们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恐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残酷的刑罚逐渐被废除,现代社会更加注重法律的公正和人道。然而,回顾历史上的这些刑罚,仍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代社会的严峻和法治的演变。
车裂作为一种古代的酷刑,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它提醒着人们珍惜现代社会的法治和人道精神,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同时,也让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种种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