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6-29 11:17:0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现在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的定义是清晰的:一定是中华民族与外国斗争中的英雄,才赋予“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譬如郑成功(对荷兰)、戚继光(对日)、林则徐(对英)。中华民族内部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当然是“英雄”,但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一、岳飞(南宋)
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精神闻名,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让金人流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但宋高宗、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二、文天祥(南宋)
南宋末抗元名臣,狱中所作《正气歌》展现气节,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公元1278年农历正月,元军汉将张弘范发动袭击,成功攻占五坡岭,当时正在指挥粮草运输的文天祥不幸落入元军之手。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身上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气节,决定放弃劝降的尝试。在经过伶仃洋时,文天祥创作的《过零丁洋》一诗,深刻地透露了他已下定必死的决心。
三、卫青(西汉)
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兵分四路出击。其余三路皆失利,只有卫青一路在龙城之战获大胜而归。武帝大喜,封他为关内侯。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地区。公元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爆发漠南之战。卫青利用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捷报传到长安,汉武帝喜出望外,特派使者赶到边塞,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六师。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重挫匈奴,迫使匈奴不敢南侵。
四、霍去病(西汉)
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匈奴骑兵凭借其天生的优势——快速灵活——几乎无人能敌。即使西汉派出小股军队,匈奴也能轻松避开;若出动大军,也难以与匈奴决一死战,导致匈奴越发肆无忌惮,西汉的边民成了匈奴骑兵劫掠的常客。然而,这一切在霍去病出现后发生了转变。他的出征,使得西汉终于能够迎难而上,扭转局面。霍去病,年轻而充满斗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西汉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五、戚继光(明朝)
山东备倭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景通因病去世,十七岁的戚继光袭任父职,成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二十五年(1546),分工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二十七年(1548)至三十一年(1552),奉命率领卫所士兵远戍蓟门(今北京市东北),春去秋归,每年一次。二十八年(1549)考中武举,次年进京会试,正逢蒙古俺答汗兵围北京城,戚继光临时守卫京城九门,并两次上书陈守御方略。三十二年(1553),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到任以后,戚继光整顿卫所,训练士卒,严肃纪律,使山东沿海的防务大大改观。浙江抗倭当时浙江倭患严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继光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升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六、郑成功(明末清初)
这一时期的郑成功目睹了南明朝廷的覆灭与父亲的背叛,以一种最朴素的情感进行对清廷的反抗,靠着卫所军和招募的残军败将,一刀一枪和清兵斗争,又灵活的运用手段与清廷几次交涉,骗取优势。从一个初读兵书的书生变成了文武双全的“延平郡王”,但介于根据地不够,始终不能扩大兵力,于是数次战役兵力投入始终不足。这一时期的郑成功始终处于一种“复明”的高昂状态,也不断进行底线的妥协,还算得上比较折中的理想主义者。
七、于谦(明朝)
这一时期的郑成功目睹了南明朝廷的覆灭与父亲的背叛,以一种最朴素的情感进行对清廷的反抗,靠着卫所军和招募的残军败将,一刀一枪和清兵斗争,又灵活的运用手段与清廷几次交涉,骗取优势。从一个初读兵书的书生变成了文武双全的“延平郡王”,但介于根据地不够,始终不能扩大兵力,于是数次战役兵力投入始终不足。这一时期的郑成功始终处于一种“复明”的高昂状态,也不断进行底线的妥协,还算得上比较折中的理想主义者。
八、左宗棠(清朝)
他以剿灭太平天国一举进入官场,为收复新疆,抬棺出征。他创建了福州船政局、兰州火药局等现代军事企业,无惧外敌入侵,誓死捍卫国土完整,是清朝末期最坚毅的坚守者。然而,他再强硬的态度也无法拯救朝廷深陷的腐败泥潭,最终在福建黯然离世。
九、邓世昌(清朝)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十、林则徐(清朝)
林则徐,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不仅以虎门销烟闻名,还与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建立了深厚的忘年交情。同时,他还是福建水师的创始人沈葆桢的岳父。从某种意义上讲,林则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与魏源的《海国图志》并驾齐驱,给后来洋务运动提供了巨大的启发,显示了他长远的视野和眼光。
材料来源于趣历史网站,若侵权即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