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8 10:09:12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我是海大富,宫中的老太监,人们多唤我作海老公。算起来,在这红墙黄瓦里熬了四十七年,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快忘了。如今躺在这里,喉管被那小滑头韦小宝戳穿,倒难得有闲工夫把这一辈子的事理一理。
一、入宫与化骨绵掌我十一岁那年,家乡闹饥荒,爹把我和弟弟卖进了宫。净身那日的疼,我至今记得——不是皮肉之痛,是整个人被剜去了根的慌。弟弟没熬过去,我咬着牙活了下来。许是命硬,后来被分派到御前当差,又得了位老太监的指点,开始学武。他教我的是化骨绵掌,这功夫讲究的是内劲透骨,表面上看不出伤痕,内里却能把人骨头化得稀烂。我每日寅时起身,对着宫墙练掌,掌力从青石板上的浅印,到后来能在砖缝里挤出浆水,用了整整十年。那时总想着,有朝一日要出人头地,要让那些欺辱过我的人看看,没了根的太监也能成高手。
二、董鄂妃之死与毕生使命顺治十七年冬,董鄂妃薨了。我记得那天下着鹅毛大雪,皇上在承乾宫跪了三天三夜,连茶饭都不吃。后来皇上剃度出家,太后说是染了天花,可我在承乾宫的香炉里,发现了半块残留的“鹤顶红”香灰。先帝临走前拉着我的手,声音轻得像飘在风里:“海公公,替朕查查,鄂儿到底是怎么去的。”从那天起,追查真凶成了我活着的唯一理由。我装作眼盲,每日在慈宁宫、乾清宫打转,听着那些主子们的谎话,把每一句“娘娘安好”“皇上龙体康泰”都记在心里。
三、收徒韦小宝:一场各怀心思的局康熙六年,我在御膳房逮住了偷点心的小叫花子。他那副油嘴滑舌的模样,倒让我想起当年在街头讨饭的自己。我没杀他,反而教他武功——不是因为善心,是需要个棋子。教他“大慈大悲千叶手”时,我故意留了破绽;传他“化骨绵掌”口诀时,在关键处改了几个字。我要他替我去慈宁宫探听消息,去鳌拜府偷《四十二章经》。可这小滑头太精了,他偷听到我和小玄子的对话,知道我装瞎;他把化骨绵掌的劲路改得歪七扭八,倒让我着了道。有天夜里,他举着匕首抵在我喉间,眼睛亮得像狼:“海老公,你到底要找什么?”我忽然笑了——这孩子比我当年更狠更聪明,或许他才是解开谜题的钥匙。
四、慈宁宫的最后一战那天我跟着他进了慈宁宫,太后的武功比我想象中高得多。她的“九阴白骨爪”抓碎了我的左肩,我拼着最后一口气把化骨绵掌拍在她后心。血从嘴里涌出来,我反而觉得轻松——四十年了,终于离真相近了一步。倒在地上时,我望着头顶的琉璃瓦,忽然想起董鄂妃宫里那株老梅树。她生前最爱折梅插瓶,说梅花香里最干净。可这宫里哪有干净的地方?皇上为她出家,太后为权下毒,我为查真相装瞎四十年,连那小滑头,也不过是在这潭浑水里扑腾的鱼。
尾声:残烛将尽时的悟现在我快死了,喉咙里的血咕嘟咕嘟响。小滑头问我后不后悔,我想说:后悔什么?若再来一次,我还是会接下先帝的托付。这一辈子,我是太监,是棋子,是查案的猎犬,可至少,我活成了自己的刀——虽钝,却从未偏过方向。只是可惜,没能亲眼看到真相大白。不过也好,这宫里的秘密,就让它随着我这把老骨头埋了吧。毕竟,有些事,知道得太清楚,未必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