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8 10:10:58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文/晓梦阁主
华夏长久以来用龙作为图腾和文化标志,更称为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国神话中最神圣且神秘的灵物,有许多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直至今日传闻还有龙的出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本期,阁主就带大家感受一下神话中十二大神龙的传说!
一、祖龙——万龙之源,洪荒霸主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混沌中的四大元素演化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融合之后诞生三大混沌神兽:祖龙、元凤、始麒麟。
祖龙主水,统领鳞甲类生灵,开创龙族;元凤主空,统御飞禽,奠基凤族;始麒麟主土,率领走兽,繁衍麒麟族。三族共治洪荒。
随着生灵繁衍,资源紧张,三族爆发旷日持久的战争。祖龙肉身强横、战无不胜,却繁殖能力低,终陷劣势。在凤、麒麟联手围攻下,祖龙孤注一掷,发动神兽之战,天昏地暗,洪荒动荡,生灵涂炭。
此役史称“龙汉大劫”,祖龙杀伐过重,气运尽失,终被囚禁昆仑龙泉洞中,永世不得翻身。
后世称秦始皇为“祖龙”,更印证了祖龙在人文记忆中的地位。
二、烛龙——掌控时序的赤色巨龙烛龙,亦称“钟山之神”,形似人面蛇身,通体赤红,口中衔火。
他睁眼为昼,闭目为夜,一呼一吸之间,四季轮转,风雨交加。
传说共工怒撞不周山后,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幽冥之地陷入黑暗,而烛龙的光芒却穿透九幽,点亮天地。
有说他是祝融之化身,有说他是盘古之躯所化,亦有传为太阳神、时间之神。他不食不眠,只以风雨为生,是四大神龙中最神秘、最接近“天道”的存在。
至今关于烛龙的传说仍流传不息,有人说他已隐于神界,静静守护着天地秩序。
三、应龙——羽翼天龙,救世英豪应龙,传说中唯一拥有双翼的真龙。
据《山海经》记载,应龙历次现身皆在天地危难之时。
第一次,是协助女娲补天,驭龙驾车,驰骋天地之间。
第二次,是助黄帝击败蚩尤与夸父,平定中原,奠定王朝正统。
第三次,是辅佐大禹治水,镇压水神吴之奇,尾划成江,水入大海。
据《淮南子》记载,龙之进化过程:“虺五百年化蛟,蛟千年成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千年方为应龙。”
应龙,乃龙族金字塔之巅,战力与智慧兼备,乃救世巨神。
四、黄龙——中央圣兽,五行之主黄龙,又称“中土神龙”或“五德正龙”,是五行中“土”的象征,居五方之中。它身披金黄鳞甲,昂首雄姿伟岸,为龙族中代表中庸、权衡与王者之气的神圣象征。黄龙既不同于应龙的威武,也不同于青龙的灵动,更具有一种厚重、平和却不容侵犯的威严。
据《史记》与《山海经》记载,黄龙为大德之象,唯有圣人出世或国运鼎盛之时才会现身。《汉书》中更有“黄龙现于洛水”之祥瑞,标志着“天命所归”。据传轩辕黄帝于铸鼎祭天之时,黄龙负鼎升天,助其飞升成仙,自此黄龙成为王权天授的象征。
风水学中,黄龙又代表着龙脉之气,是地气最为厚重的一种象征。凡是地形若龙脊蜿蜒,结穴藏气,皆称为“黄龙结穴”,可出帝王将相。因此,黄龙在文化传承中,不仅是神兽,更是人与天地、帝与国运之间的媒介。
五、青龙——四象之首,东方守护神青龙,四象之一,主东方、应春季,五行为木,象征生机与希望。
在上古星宿体系中,东方七宿组成了巨大的龙形星群,正是青龙原型。
其形融合鹿角、马首、鱼鳞等诸多异兽特征,神秘威严。
在风水中,青龙镇东方,主风主雨,是春季雨水之神,被视为天地律动的具象化。
传说中每逢春分,青龙腾云而出,唤雨润物,万物复苏。
它不仅是自然之力的化身,更是人类对希望与生命的深情祈愿。
六、赤龙——焚世之炎,火神化身赤龙,浑身如烈焰铸成,鳞片赤红如铁,眼似燃烧的火球。
身动如雷,尾扫如焚山之火,一吼之间,可引火山爆发。
据传赤龙为火神祝融之化身,是古代战神的象征。战士上阵前,往往祭赤龙祈勇气与胜利。赤龙既是毁灭之火,也是重生之火。他燃尽旧世界,也照亮新生路。
七、黑龙——北冥幽渊,寒气之主黑龙,古籍所载神龙之一,主北方,应冬季,五行为水,象征寒冷、深渊与沉潜之力。
其形庞大幽深,鳞黑如墨,眸光如夜空星辰,神秘而不可测。
在《山海经》与《广异记》等古籍中,黑龙多潜居北海、寒渊,出则风雪怒号,冰封万里,主导天地阴寒之气。《淮南子》中记:女娲补天之时“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
风水中,黑龙象征镇压凶煞、护佑阴阳平衡。亦有传说,黑龙为夜之巡游者,巡视人间暗角,吞噬邪祟、清理浊气。
民间传言,每逢冬至黑夜最深之时,黑龙自北冥升起,带来肃杀与静谧。它不仅象征阴极之势,更承载着人们对暗中守护与潜藏力量的敬畏。
八、白龙——天门化影,秋收之灵白龙,五色神龙之一,主西方,应秋季,五行为金,象征清肃、归藏与正义之气。
其身洁白如玉,飞行时如同天光破晓,寒芒万丈,锐不可当。
在古代神话体系中,白龙代表肃杀之秋,是风霜之神,也是审判之力的象征,常被视为天罚的执行者。
相传每至秋分之际,白龙翔空而行,肃杀四野,使万物归藏,顺应自然轮转之律。
风水与道教文化中,白龙寓意清明正直、去邪扶正,亦有“白龙御剑斩妖魔”之说,代表天地间不容侵犯的法理。
它不仅是自然更替的化身,更象征人间秩序与清明的终极守护者。
九、幽冥龙——阴冥神兽,幽界守护使幽冥龙,又称“冥龙”或“阴司龙君”,是神话体系中最为神秘莫测的存在。传说它常居于九幽黄泉之下,守护幽冥之门,维持生死轮回的秩序。其身形庞大,通体幽蓝或漆黑,鳞片若夜空繁星,双瞳中闪烁着审判与怜悯的光芒。
《山海经》《酉阳杂俎》中皆有幽冥龙的蛛丝马迹,称其为“冥府之神使”,既能镇魂安魄,亦可摄人灵魂。每当人间生死错乱、魂魄无依时,幽冥龙便自幽都而出,以龙吟引渡亡魂,归于黄泉正道。它是死亡之神的化身,却也承担着再生的希望。
民间传说中,某些命格极重之人,夜中梦见幽冥龙绕身三匝,即为天命转轮之兆,既有大灾亦有大福。道教秘传中称幽冥龙可助修道者通达“死生门”,证得阴阳合一之道果。因此,幽冥龙虽不常为人所知,却在整个神话体系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守界者”角色。
十、盘龙——地势蜿蜒,帝王之象盘龙,龙族中的尊贵象征,常盘绕山川宫阙之间,主中宫之地,代表王权与天地轴心。
其形蜿蜒盘旋,灵动而庄重,鳞甲间藏伏雷电之气,动静之间皆含神威。
在古代帝王服饰、建筑雕饰中,盘龙作为皇家专属纹样,象征天命与统御四方之权。
《周礼》曰:“帝王之旌,用盘龙。”可见其地位之尊。
盘龙不飞天、不入海,常依附于高山龙脉、殿宇龙椽,镇守中枢之地,化无形为有象,寓镇压与承载之意。
传说中盘龙镇五岳之心,龙吟时地气涌动,山河振荡。它不仅代表神龙之力的内敛沉稳,更象征王者之道的中正平衡。
十一、虬龙——幼龙之始,潜力之灵虬龙,亦称“虬髯龙”,为龙族之幼体,常现卷角或无角,形态未全,性格刚烈而充满生机。
《说文》云:“虬,屈角龙也。”象征尚未成形但潜力无限的神性存在。
虬龙多藏于深林幽谷、江湖之渊,是少年英气、初生之力的化身。其行迅疾如电,腾跃之间带起山雨雷声。
古代诗文常以虬龙比喻少年英雄、天纵之才,寓意“未逞之志”与“待发之势”。
传说虬龙若能渡劫化形,便可蜕变为真正神龙,遨游四海、翔于九天。
它不仅是龙族的起点,更承载着人们对成长、蜕变与未来无限可能的热切希冀。
十二、蛟龙——水中修者,龙蛇演化蛟龙,被视为龙族的低阶形态,多为头无角、身无爪之蛇形水兽。
据《淮南子》记载,虺五百年为蛟,蛟千年始为真龙。
蛟龙数量庞大,因不仅可自行繁衍,更有鱼、蛇、黄鳝等修炼得道者化蛟,久而成龙,形成“鱼跃龙门”“蛇化蛟”的神话意象。
相传蛟龙得水则神,能显能隐,能大能小,春登天、秋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