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1898年谭嗣同遇害,高官父亲为防儿媳悲痛自杀,用了一个“狠招”

更新时间:2025-07-12 12:27:39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说到“戊戌六君子”大众可能会觉得十分陌生,他们都是曾参与了戊戌变法的有志之士,也是主要的参与者,在失败后就被慈禧下令杀害了。

其中就包括了谭嗣同,在变法失败的七天后,谭嗣同就被押赴了刑场,尽管此时同为清朝官员的父亲想要救他却也是无济于事。

他的妻子在他离世后更是多次求死想要追随他一同前去,公公心疼儿媳,同时也是为了打消她求死的想法,竟想出了一个“狠主意”,你知道是什么吗?

戊戌变法本是光绪皇帝主张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就是学习西方文化,发展工农业等,以此来改变清王朝封建腐败的命运。

然而此事却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不仅如此,把控政权的慈禧太后也将此次变法看作是光绪对自己的一次“示威行为”。

借此笼络了不少朝中大臣开始阻碍变法的进行,在后来更是直接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再次开始“干政”,在她介入之后,戊戌变法也宣告了失败。

虽说参与此事前,众人都深知是“刀山火海”,没想到的是,慈禧的“报复”来得这么快,根本就来不及反应。

慈禧太后直接下令将戊戌变法的主要参与者一一抓捕并杀害,其中就有“戊戌六君子”,他们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最后一个被抓捕的就是谭嗣同,他在1898年9月25日在浏阳会馆被捕,虽说他的父亲谭继洵是朝中大臣,奈何此时慈禧盛怒,为了避免牵扯全家被诛杀,谭继洵也不敢为儿子求情。

在被抓捕后的第三天,慈禧就下令将这六人押赴北京菜市口,而谭嗣同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书信就是写给了自己的妻子。

面对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结果,谭嗣同或许早有预想,唯一放心不下的除了父亲就还有他珍爱的妻子,两人从婚后感情就非常好,因此在得知谭嗣同死讯时她也直接崩溃了。

身为父亲的谭继洵率先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因为此时的他本是朝中大臣,任湖北巡抚一职,然而因谭嗣同被捕他也被连坐革职,调任回到了籍贯地。

而当谭继洵得知儿子离世的消息时,他正带着家眷返回老家,为了避免儿媳得知此事悲痛欲绝,因此他也选择先将这个消息隐瞒下来。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谭嗣同的妻子李闰还是得知了丈夫被杀害的消息,一时间她根本无法从悲痛中抽离出来。

也正因她内心无法承受丈夫离世所带来的痛苦,她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跳河自尽”。

虽说家人及时发现了李闰的不对劲,在第一时间就将她救了上来,但是一心求死的她还是昏迷不醒,直到抵达长沙以后才慢慢苏醒。

醒来第一件事她没有去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也没有咒骂慈禧的狠辣,而是再次失声痛哭,并且还想立即收拾行囊前往丈夫死难地奔丧。

虽说经过家人的劝说李闰放弃了前往北京的想法,然而一心想要追随丈夫而去的决心却还未曾消散。

尤其是在见到公公之后,李闰的悲痛之情再次袭来,一度在众人面前哭到难以自拔,面对公公的劝说,她也只表示希望自己也被抓去,哪怕是在“阴曹地府”与丈夫再相会也是好的。

面对儿媳的忠贞不渝,谭继洵自是倍感欣慰,然而死去的人无法复活,而活下来的人却还是坚强的往下走,才算是不辜负儿子的忠勇。

谭继洵本想着再多劝慰儿媳一番,让她能够顾及自己的身体,只是令谭继洵没想到的是,李闰竟会如此刚烈,对自己儿子的感情会如此深。

公公劝慰的话语还没有说完,李闰就从衣服袖口中拔出一把匕首,狠狠扎进了自己的脖颈,在谭继洵还未反应过来时,鲜血就已经喷涌而出。

谭继洵此时也顾不得自己悲痛的心境,连忙叫来医生为儿媳包扎,好在救治及时,李闰也因此捡回了一条命。

可是平静的日子还没有过多久,李闰苏醒后从旁人嘴中得知了杀害丈夫监斩者的名字,她就像再次陷入了“魔怔”一般,情绪也难以控制。

丝毫不顾自己脖颈处刚刚包扎好的伤口,在大喊大叫中导致创口再次开裂,鲜血也再次喷涌而出,昏迷之后才能为她重新包扎。

而后的一段时间内,李闰虽说没有再求死,但是夜夜悲痛哭泣,公公看到她如此悲痛的模样也是心中不忍,同时也担心她会再次趁人不注意时求死。

为了“挽救”儿媳,谭继洵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也等同于抓住了李闰的“命门”,让她不再敢一心求死。

谭继洵所想到的办法就是将谭嗣同兄弟的儿子过继给李闰,让她能够有所牵挂,并且也抚慰她难以成为“人母”的难过心境。

原来谭嗣同在临死前与李闰虽说有过一个孩子,但是孩子不满周岁便早夭了,从那之后,两人也一直没有孩子。

现如今丈夫已死,在那个年代,“守寡”也是考验女子忠贞的一个陋习,不过对于李闰来说,比起“守寡”的煎熬,她更在意自己失去了丈夫还没有孩子傍身。

因此谭继洵的这个办法也绝对称得上“狠招”,一下就“拿捏”住了李闰,而除了过继之外,谭继洵还将其两个女儿都交给李闰教育婚配。

从那之后,李闰也慢慢开始放下悲痛的情绪,将这一切转化成为照顾孩子、肩负家庭重担的力量。

而她也自此开启了忠贞、坚韧的一生,为了能够完成丈夫的遗志,同时改善家中的生活现状,李闰就开始创办起了学校。

而她这一次开办学校也是打破了传统,在封建制度上狠狠地“踩了一脚”,旧时封建制度的统治下,都要求女子三从四德,女红、刺绣等就是她们每天的生活。

嫁为人妻后更是要学着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管理好内院,一生都在封建中沉沦,不仅如此,旧时女子都是不允许读书认字的,甚至将读书看成是“女子耻辱”。

只有男子能够进入学堂,日后施展抱负,而女子若想要入学堂,不仅会被看做家中“异类”,严重者还会遭遇家中长辈责骂和殴打。

然而这一切在李闰的眼中看来都是封建遗留的陋习,是女子不堪的过去,如今清朝以到末年,科举制度也被废除,书院都改为了学校。

这无疑是丈夫曾经愿望的初步展现,李闰作为他的遗孀也牢牢的把握住了此次“改变”的机会,她选择创办一所“女子学校”。

让曾经那些大字不识甚至将读书看做“禁忌”的女子能够有重获新生,展望未来的机会,而那时社会上也有许多追求革新的有志青年,对于这个想法也大力支持。

李闰先是将自己一部分家业拿出来充当办学经费,而后又四处奔走,给学校拉赞助的资金,作为学校的创办者又是女子敢于“抛头露面”去处理事务,这已经是这所学校最好的宣传。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浏阳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成立,为了能够让学子拥有好的学习环境,所有的教师都是精挑细选,全是饱学之士。

李闰也从谭嗣同遗孀这个身份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女教育家,深受百姓的爱戴,为了让学校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她穿衣打扮都非常朴素,就连吃食也十分简单。

省下来的钱财全都投进了学校的教育事业中,不仅如此,因为当时在校的女子大多都还未摆脱封建的侵袭,因此她还会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和老师沟通教学方式。

和学生们一起聊天,传递“自强自立”的观念给她们,让她们从内心深处去告诉自己,哪怕是女子,未来的社会中仍有她们的立足之地。

而对于李闰来说,除了让女子摆脱封建的困扰以外,还要解决社会上出现的“悲悯现状”,那就是当时因为没有完善生育登记,所以“抛弃婴孩”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尤其是女婴,李闰得知此事后又开始想办法,将自己的钱财捐出,同时推动更多人和她一起去保护这些嗷嗷待哺的婴儿们。

从那之后浏阳第一个育婴局也诞生了,正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李闰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比“神佛”更加真挚与无私。

她的这种做法也得到了社会上许多同样具有“怜悯心”的人来帮助,有了资金李闰也能接收和保护更多无人关爱的婴儿。

可以说李闰不仅仅是女教育家,更是一位勇敢的慈善家,她的故事也打动、感染了不少人,曾经和她丈夫一起参加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更是直接称赞她为“巾帼完人”。

只可惜她的生命永远停止在了1924年,这一年也正是李闰的60大寿,在她生日后不久就因病离世了。

死后她的坟墓也仅靠着丈夫谭嗣同,或许这也是他们夫妻二人别样的“团聚”,在李闰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对爱情的忠贞,还有对家庭的责任,更有对社会众生的怜悯与爱护。

虽说是女子,但她切实的做到了“青史留名”,她和丈夫一样会被世人永远铭记,她的事迹也会成为许多人的学习目标,被永远传颂与赞誉。

参考资料:

新湖南——她是谭嗣同夫人 康有为、梁启超称她为“巾帼完人” 2016-08-28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忠烈才女耀千秋——谭嗣同夫人、中国女学会倡办者李闰传奇 2023-08-03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1898年谭嗣同遇害,高官父亲为防儿媳悲痛自杀,用了一个“狠招””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