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0 10:13:00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火葬原本在中国是少数人选择的殉葬方式,在我国的古代,土葬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方式,但随着现代殉葬观念的逐渐转变,火葬这种殉葬方式如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接受。
尽管我国最早开始进行火葬的国家,但也有很多地区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不能接受火葬这种方式。
为何火葬能够慢慢被大众接受,而相比之下,土葬这种形式又显得有些落后?
火葬的流程又是怎样的?
而且在火葬场火化遗体时,工作人员为什么不让家属靠近?
最早在我国进行火葬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各地的火葬方式的出现是因为各地不同的地形,自然形成的受到当地气候、矿石、地壳运动等各种影响。
其中,晋国、秦国和国三国的地形是以寒冷为主,因此那里的人火葬的情况比较多。
而三国之中最早进行火葬的国家是晋国,其火葬的方式主要是将尸体置于一个火坑内,点燃篝火烧焚烧尸体,等尸体烧成骨灰后,再将骨灰装入葬盒中,放入坟墓内安葬。
也有一些高级官员则会将自己的尸体用布包裹好,然后在有木炭的地方点燃木炭,等炭火将尸体烧尽后,取出骨灰装入匣中随其他陪葬物品一同安葬。
而在秦国的火葬方式大致和晋国火葬方式相同。
但秦国的火葬主要集中在秦岭地区,而在楚国地区则在火葬的同时会焚烧一定数量的陪葬品,但火葬的比例大致是和土葬相同的。
而齐国地区则没有特别的火葬习俗,齐国的火葬主要是出现在特殊时期,或者特殊的人群出现的情况。
在春秋时期,宫廷政变频繁,不少王公贵族因宫廷政变而身亡,为了不让这些王公贵族的尸身被大野狼、秃鹰等动物啃食,有一些王公贵族会选择火葬的方式处理尸体。
这种火葬的形式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对逝者的尊重和敬意所在。
但如今火葬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与我国的环保意识有很大关系。
土葬的方式同样也有一定的弊端。
土葬相较于火葬而言程序非常复杂,步骤也非常多,一般需要上百人的参与,所以费时费事。
而且相较于火葬葬有局限性,很多人想要选择土葬,但由于当地的地形地貌过于坚硬或者土壤过硬,使得土葬的范围受限。
而且受限于墓地的稀缺性,很多人都不能进行土葬,甚至很多人家中早已没有墓地,不得不将家中的先人迁走才能为亲人找到能够土葬的地方,这就使得土葬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
但火葬相较于土葬则没有太多的局限性,火葬一般在火葬场进行,火葬场的规模较大,可以容纳众多人同时进行火葬,所以不会出现没有火葬场的情况。
而且火葬的方式相对于土葬也更加简洁,只有将遗体送到火葬场,再进行焚烧,焚烧完的骨灰就可以很方便的盛放在骨灰盒中。
所以从简便的层面上看,火葬相较于土葬具有很大的优势。
除此之外,火葬的开销也较小,土葬需要花费的金钱会比较多,除了购买墓地外,还需要为逝者制作棺材以及购买陪葬品等,这些开销都是非常大的。
但是火葬就不一样了,只需花费的金钱比较少,而且火葬场有专门的为逝者进行整容的地方,如果逝者死于疾病所致,经过医用棉花将逝者的伤口填补好,就能够进行焚烧。
所以火葬较土葬省钱省事。
火葬的流程其实要比土葬复杂一些,火葬一般需要分为几个步骤,首先需要先预约,确定火葬时间。
在进行火葬前,家属需要先拨打相关电话进行预约,告知火葬场需要进行火葬的逝者的信息。
在确定火葬时间后,家属需要带着相关的证件到火葬场准备火葬。
因为如果没有提前预约,很可能导致火葬场到时没有进行火葬的遗体,所以火葬场一般会提前进行预约。
在预约完成后,就进入到火葬流程的第二步,整理遗体,火葬场会提前准备好安放遗体的地方。
家属则需要将逝者的遗体放置在安放遗体的地方,在整理遗体的过程中,需要将逝者身上的衣物去除、口鼻道体的分泌物进行处理等。
整理遗体的工作完成后,家属需要签署火葬同意书,交由火葬场的工作人员。
在工作人员得到家属的签字后,就会对遗体进行火化,并且在焚烧遗体的过程中,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会告知家属焚烧的具体时间。
在焚烧的过程中,需要在火葬场的焚烧炉内预留一定的空间,待火焰形成后,会发出一声咔嚓的声音。
这声响并不是因为焚烧炉温度过高,而是因为遗体在焚烧时,由于内部有空气的泡沫导致气泡破裂,而发出的声音,所以家属不需要过分担心。
在进行火葬的整个过程是回收骨灰的过程,整个过程大致在两个小时左右,等到骨灰焚烧完成后,工作人员会将焦炉中的骨灰进行回收处理。
火葬场火化遗体的时候不能让家属靠近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
首先是出于家属的情感考虑,许多人对于死去的亲人都会有很多不舍和怀念之情,在亲人去世后,会产生很大的悲伤情绪,有的人甚至会痛哭。
在焚烧遗体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大的火焰,火焰会将遗体烧成灰烬,产生的气体会随着火焰一起往外冒。
如果此时家属非常悲伤,赶来见逝者最后一面,产生悲伤情绪的人非常可能会晕厥在地,甚至丧失生命。
另外,火焰的温度非常高,如果有老人或者小孩靠近焚烧炉,甚至会被烫伤或者丧失生命。
所以出于家属的情感考虑,工作人员不允许家属靠近焚烧炉。
其次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火焰的温度非常高,会将遗体烧成灰烬,在焚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焚烧炉的门关闭,只留下一定的缝隙,因为火焰是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焚烧。
一旦焚烧炉的门没有关闭,供给的氧气会使焚烧炉内的火焰存在很大的危险性,甚至可能使焚烧炉内的温度急剧升高,产生爆炸的情况。
所以出于安全的考虑,家属不能靠近焚烧炉。
但并不是所有的火葬场都不让家属靠近,工作人员也会根据家属的要求,在焚烧炉排气口之外放置一个透明的玻璃罩,供家属观看逝者最后一面。
火葬并没有减少人们对逝者的缅怀和敬意,相反,火葬也同样能够反映出人们对逝者的敬意和缅怀,只是在缅怀的方式上产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应当尊重这种改动。
但是火葬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若火葬成为一种普遍的殉葬方式,或许会引起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的普及,让人们理性对待死亡。
这也是对现代殡葬行业的一次重大革命,让我国殡葬行业的火葬技术也不断更新,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殡葬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
火葬这种改动不仅体现在我国,对于其他国家地区也是如此,同样也受到了来自其它国家的影响。
如果火葬这种形式逐渐被人们接受,会不会出现新的火葬的程序?
我们应当对此进行思考。
在人们观念逐渐改变的今天,有人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选择了不同的殉葬方式,所以我们也应当做到尊重彼此。
无论是选择火葬、土葬,还是选择海葬、天葬,我们都应当一如既往的尊重对方的选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