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0 10:18:31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司马颖。成都王。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的异母兄弟,生母程才人。
公元289年,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程才人的儿子司马颖被封为成都王。
韩谧。西晋太尉贾充外孙,韩寿与贾充少女贾午之子,过继于贾充之子贾黎民为嗣,故称贾谧。
公元299年,因为成都王司马颖结怨于当时权倾朝野的侍中。领秘书贾谧。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下令将成都王司马颖外放为平北将军,镇守邺城。
司马伦。赵王。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母为柏夫人。
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传檄讨逆。成都王司马颖参与其中。赵王司马伦死后,晋惠帝司马衷复位。晋惠帝司马衷下诏赐司马颖加九锡殊礼。进位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加黄钺、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成都王司马颖接受大将军封衔,辞让殊礼九锡。
司马囧。齐王。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晋武帝司马炎之侄。
公元302年,河间王司马颙上表历数齐王司马冏罪状。成都王司马颖亦起兵应之。公元302年12月,长沙王司马乂打败,并杀害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掌权。司马乂虽然总掌朝中大权,但事无臣细都会向邺城的司马颖报告和询问。
司马氏族谱。
公元303年,荆州的义阳蛮张昌因无法忍受新野王司马歆的严法,聚众数千人在荆州作乱。后更杀了新野王司马歆。成都王司马颖拜表南征。但不久张昌就被荆州刺史陶侃平定。成都王司马颖此时变得骄横奢侈。各种规章制度废弛不堪。情况齐王司马冏掌权时还要糟糕。
长沙王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弟,母为审美人。
因为长沙王司马乂在京城洛阳掌握朝政。让成都王司马颖不能随心所欲。所以成都王司马颖仍然不满意。总想除掉长沙王司马乂。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河间王司马颙的心腹。
公元303年,河间王司马颙的心腹李含,向河间王司马颙建议。除掉被长沙王司马乂重用的参军皇甫商及其兄秦州刺史皇甫重。
皇甫商。梁州刺史。西晋大臣,秦州刺史皇甫重之弟。
谎称调秦州刺史皇甫重入朝。准备在皇甫重经过长安时逮捕他。秦州刺史皇甫重获悉后,发布檄文讨伐河间王司马颙。在朝中掌权的长沙王司马乂遣使命双方停战。并召李含回洛阳任河南尹。李含返洛阳。但秦州刺史皇甫重抗命。河间王司马颙遂派兵攻打秦州刺史皇甫重。
皇甫重。安定朝那(今宁夏彭阳)人,西晋时期大臣。秦州刺史。皇甫商的哥哥。
李含在洛阳与冯荪、张华女婿中书令卞粹密谋杀害长沙王司马乂。皇甫商得知此事后,立即报告给长沙王司马乂。长沙王司马乂立即下令逮捕了李含、冯荪、卞粹三人,并处死了他们。李含的同党,骠骑将军从事琅邪人诸葛玫、前司徒长史武邑人牵秀。都仓皇出逃投奔了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
司马颙。司马懿之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河间王。
公元303年,河间王司马颙闻李含等死。立即起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想和河间王司马颙联手共同进攻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手下谋士卢志谏道:“您之前立下大功(指平定司马伦篡位等)。却主动交出权力,辞让封赏,当时的名声很好。现在应该将军队暂时驻扎在洛阳城外。以礼义(而非武力)入朝参政,这才是成就霸业的做法啊。"
卢志。成都王司马颖的心腹谋士。东汉北中郎将卢植曾孙,曹魏司空卢毓之孙,卫尉卢珽之子。
参军魏郡邵续说:"兄弟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您想要对付天下的敌人。却先砍断自己一只手(指攻打同族的司马乂),可以吗?”
邵续。晋魏郡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人,西晋,东晋时期官员。
成都王司马颖皆不听从建议。公元303年8月,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联名上表:"长沙王司马乂论功不公。与右仆射羊玄之、左将军皇甫商专擅朝政。杀害忠良。请诛羊玄之、皇甫商,遣司马乂归藩。"长沙王司马乂收到司马颙和司马颖的上表后,以晋惠帝司马衷的名义下诏令:"河间王司马颙胆敢举大兵内向京畿。吾当亲率六军诛讨奸逆。以司马乂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以御敌。"
张方。西晋时期名将。
河间王司马颙以张方为都督,率精兵七万自函谷东进洛阳。
司马氏族谱。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机。出身东吴显赫士族。祖父陆逊为孙吴丞相,父陆抗官至大司马。公元274年陆抗逝世后,年仅十四岁的陆机与其兄弟分领父兵,任牙门将。公元280年,孙吴灭亡。二十岁的陆机退居家乡苦读十年。公元288年,陆机著《辨亡论》剖析吴国兴亡。
陆氏族谱。
公元289年,陆机与弟陆云赴洛阳求仕,以“二陆”之名震动文坛。得名士张华赏识推荐,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誉。公元290年起,陆机历任杨骏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陆机交游权贵,曾为外戚贾谧“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二十四友。指屈节出入于秘书监贾谧之门的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刘琨、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
陆机后来卷入政治漩涡。公元300年,陆机任赵王司马伦参军,因参与诛贾谧封关中侯。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任命陆机为中书郎。公元301年,三王(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讨伐赵王司马伦,陆机因掌中书职务被怀疑参与篡位诏书而下狱。得成都王司马颖相救免死。
八王之乱。
公元303年,长沙王司马乂杀了河间王司马颙的心腹李含。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进攻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也引兵屯驻朝歌。以平原内史陆机为前将军、前锋都督。统率北中郎将王粹、冠军将军牵秀、中护军石超等二十余万大军南向洛阳。陆机因家中三代为将。是朝廷所忌讳的。
西晋地图。
陆机认为自己是客居他乡而事奉成都王司马颖。担心资历威望不足。突然担任都督,地位高过诸多将领之上。王粹等人心里都不服气。陆机想请求辞去都督之职。成都王司马颖不同意。
管仲。名夷吾。周穆王的后代,中国古代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成都王司马颖对陆机说:“如果事情成功,封你为郡公。任台司之职,将军你要努力啊!”陆机说:“从前齐桓公因信任管夷吾而建立九合诸侯之功。燕惠王因怀疑乐毅而失去将要成功之业。今天的事,在您不在我啊!”
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魏将乐羊后裔,官拜燕国上将军,受封昌国君。
成都王司马颖的左长史卢志内心嫉恨陆机得宠。对司马颖进言道:“陆机自比于管子、乐毅。把您比作昏君。自古以来命将派兵,没有臣子欺凌国君而可以成事的。”成都王司马颖听到后沉默不语。
王粹。灭吴功臣襄阳侯王濬的孙子,秘书监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娶了司马炎的女儿颍川公主为妻。
白沙督孙惠与陆机交好,劝陆机把都督的职位让给王粹。陆机说:“反对我的人说我首鼠两端。犹豫退缩。那样做恰恰会加速灾祸的到来。”于是上任出发。陆机开始治军时,军旗折断,他内心很是厌恶。
孙惠。白沙督。吴国豫章太守孙贲之曾孙。
成都王司马颖的军队从朝歌到河桥扎营。连绵不绝,击鼓之声几百里外都能听到。自从汉魏以来,还不曾有过这样盛大的出兵场面。公元303年,河间王司马颙命张方率7万精兵出函谷关。从西线进攻洛阳。成都王司马颖遣陆机统20万大军自邺城。从东线进攻洛阳。意图东西夹击洛阳,铲除执政的长沙王司马乂。 长沙王司马乂挟持晋惠帝司马衷。坐镇洛阳。释放奴隶充军。总兵力约5万。
司马衷。晋惠帝。西晋第二位皇帝。智力低下。
公元303年8月3日,晋惠帝司马衷在长沙王司马乂的护卫下,进驻洛阳西郊的十三里桥。构建第一道屏障。公元303年8月10日,在长沙王司马乂移驻洛阳西北军事要地宣武场。同时长沙王司马乂派左将军、河东太守兼任从事中郎(中枢机要职务)的皇甫商率1万精兵赴宜阳抵御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公元303年8月11日,长沙王司马乂屯兵洛阳西制高点石楼,监视西部敌军动向。
宜阳阻击战。
公元303年8月26日,河间王司马颙手下都督张方在宜阳突袭左将军皇甫商。皇甫商部溃败,洛阳西线告急。张方焚毁洛阳清明门、开阳门。屠杀万余人。及后张方进攻西明门,此时长沙王司马乂与晋惠帝率兵抵抗。张方兵众见晋惠帝司马衷的乘舆稍为退后,张方不能阻止。最终令到全军向后溃退。
西晋洛阳地图。
看到张方军队溃败。长沙王司马乂率领兵马追击,张华军伤亡无数。张方只能退兵至十三里桥。并致力重整军心,建垒以围困洛阳。又从外运输军需品。长沙王司马乂进攻张方,但被张方击败。从邺城进兵的成都王司马颖在黄河南岸的荥阳北屯兵。背靠汜水筑垒。用以切断洛阳与关中都联系。公元303年9月17日,长沙王司马乂挟持晋惠帝司马衷惠帝移驻洛阳北的芒山。威慑黄河南岸成都王司马颖的大营。公元303年9月20日,长沙王司马乂南撤至偃师以东。这样使得成都王司马颖补给线。得拉长司马颖的补给线被拉长。
牵秀,曹魏雁门太守牵招之孙。西晋文学家、大臣。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
公元302年9月24日,长沙王司马乂扎营偃师东南的豆田。诱使陆机分兵东进。公元303年9月26日,长沙王司马乂的岳父羊玄之忧惧而死。司马乂被迫回防洛阳,驻城东。公元303年9月29日,长沙王司马乂率领精锐奇袭并且击溃了驻扎在偃师东南缑氏的司马颖部将冠军将军牵秀。暂解东翼威胁。之后长沙王司马乂发布大赦令,分化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军队的士气。
马咸。东平平陆人,西晋名将马隆之子。骁勇善战,官至鹰扬将军。
公元303年10月3日,晋惠帝司马衷返回洛阳皇宫。成都王司马乂集中兵力备战。公元303年10月8日,长沙王司马乂在洛阳东阳门外大破牵秀残部,斩其副将。成都王司马颖东路军崩溃。成都王司马颖应急调遣嫡系将领马咸率精锐驰援陆机。公元303年10月9日,陆机将20万军队布置在洛阳东主门建春门至七里涧之间。但是由于兵力过于分散,号令不能统一。
长沙王司马乂挟持晋惠帝司马衷,对抗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的军队。
长沙王司马乂战术挟持晋惠帝司马衷登城督战。宣称“天子讨逆”,瓦解成都王司马颖军队的士气。
王瑚。陈郡陈县(今河南淮阳)人。晋朝将领,史学家王隐兄长。
之后长沙王司马乂命令司马王瑚率4000重骑兵。将丈余长戟固定在马鞍两侧。形成“移动矛阵”。王瑚重骑兵直冲马咸军阵。马咸部瞬间被撕裂,马咸被俘斩首。
王瑚的重骑兵。
陆机中军动摇。北方将领王粹、牵秀拒绝救援。整个成都都司马颖军队的防线崩溃。溃退的败兵涌向建春门东北的七里涧(今偃师顾县河)。由于涧道狭窄仅宽20米。追兵箭雨覆盖,溃军自相践踏。尸体堆积深达3米。贾崇等16名将领战死。血水浸透河床。“水为之不流”。石超率残部北逃朝歌。陆机退守河桥。成都王司马颖部兵力损失超7万。
七里涧战斗。成都王司马颖军队损失惨重。
当初成都王司马颖宠信的宦官孟玖,试图让父亲出任邯郸县令。但遭到陆云拒绝。由此心生怨恨。孟玖的弟弟孟超统领军队时劫掠百姓。陆机逮捕主犯后遭孟超率兵强行夺回,并辱骂陆机为“貉奴”(中原对东吴人的蔑称)。七里涧战斗孟超战败后,孟玖诬告陆机谋反,暗通司马乂。最终司马颖命牵秀捕杀陆机,陆云兄弟于军中。公元303年七里涧之战(又称建春门之战)中成都王司马颖20万大军溃败的核心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原因:
七里涧之战。成都王司马颖,陆机方面的军事配置。
一、指挥体系崩溃:异族统帅与本土武将的撕裂性矛盾。陆机作为江东陆氏(东吴陆逊之孙)降臣后代。虽被司马颖破格提拔为前锋都督。但河北武将集团(石超、牵秀等)视其为"南蛮异类"。载诸将"多不厌服",公开抵制军令。石超在缑氏初战失利后未回援中军,直接弃军逃亡 。陆机名义统帅20万大军。实际可调动兵力不足三分之一,阵型被切割后无法组织有效反击。
七里涧战斗。长沙王司马乂方面的军事配置。
二、战术部署灾难。长蛇阵遭遇闪电斩首。战场结果是中军崩溃引发雪崩效应,20万人相互践踏退向死亡陷阱七里涧(七里涧宽仅30-50米,两侧为5米高陡坡 )。三,政治瓦解。道义制高点的降维打击。
司马颖军和司马乂军对比。
关键影响:当陆机中军帅旗倒下时,司马颖军超60%的胁从兵立即溃散。
司马颖军和司马乂军对比。
四、后勤绞杀:20万大军的自我吞噬。
司马颖军队的消耗。
粮食补给线危机:从邺城至洛阳250公里,民夫逃亡率超40%。战前征兆:军中已出现"剽掠民田""煮弩为食"记录。致命一击:司马乂派轻骑焚毁朝歌粮仓(距战场80公里)。七里涧战斗长沙王司马乂的胜利本质是“精准外科手术式打击”对“形式主义军事表演”的彻底碾轧。堪称冷兵器时代“体系作战”击败“人海战术”的经典案。七里涧的鲜血本质是西晋门阀政治溃烂的必然产物。七里涧淹死的不只是数万士卒。更是西晋王朝最后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