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金陵十三钗唯一幸存者,代替女学生遭日军欺辱后,最后结局如何?

更新时间:2025-07-21 13:50:49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文 | 张杰

编辑 | t

提起1937年的南京,几乎没有人不被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击中过心脏!否则怎会有那么多忿忿难平的笔触与镜头,一次又一次将那一年血染的城池重新涂抹出来?这个话题已经老生常谈,却也绕不开,无数影片与文字一遍遍唤起人们不会平息的回忆,为了什么?本质上,没人真的能置身事外。

电影《金陵十三钗》恰恰选了个最边缘的位置切进去,旧社会妓女本不是主角,但她们成为了主角。南京城破,国府东迁,仅剩下一些仓皇而散的军人与数不清的无依大众。日本军队踏破城墙,并没有什么“光辉战果”的盛大只有野蛮肆虐的利刃,这一页翻到哪里都显得突兀。

西方记载总爱写什么军纪不整,其实不整何止军纪,日本兵见东西抢,见女人就拖进屋子,甚至新闻社还公开把杀人成绩写成故事吹嘘!到底是谁纵容这些人的行为,还是整个社会都魔怔?如果不亲历,是不是难以相信?而且这些故事播到今天还时常被日本部分舆论刻意模糊,这就更挂心了。

接连六周,屠刀没有停过。30万?有人说少了,有人说多了,总之每个数字都是活生生的名字、家庭和呼吸。他们来不及道别,尸体堆在江边。时隔多年,那场洗劫还像未曾远去。南京这座城也多少背负了它独的命运,怎么撒都撒不掉。

西方人抗争过吗?他们确实做了一点——南京的教会、医院、红十字会,有的人守着自己的小地盘给躲避灾祸的中国人一点喘息空间。但是碗里能盛多少水?相比无边的难民潮,这些努力太单薄了。只有很小一部分有幸被救出来,剩下的人面对的还是逃不过的清算。

《金陵十三钗》在这背景下扎根。在一个美籍神父收容的教堂里,十余名妓女流落进来。这群女人原本各有生计,突然之间命运都会厮打到了一起。她们不是为了理想主义活着,在生死面前,才明白和陌生人同舟才有一线希望。

路上曾有两位妓女为救女学生丧命,临危之际人的善意变成了唯一能倚赖的武器。或许旁观久了,难免忍不住问一句:这种环境下还有人性可言吗?可真的到了这个时候,最后坚持下去的反倒是这些最不被“体面世界”接受的人。

教堂外日本兵的脚步声随时可以闯进来,里面神父其实是个假冒的混子,但还愿意挡在前面。被救女学生对救命恩人满脸嫌恶,却没想过自己在困境中也无力改变。此外,神父养子,偷摸着扮成女孩子混进“表演队”,让人数对上。

这一点有点荒唐,可又不完全矛盾。人,有时候不得不这么滑稽。谁没有点难言的脆弱,为了保命,荒唐也许更靠谱。

日军想要这些学生去唱歌跳舞表演助兴,但所有人一清二楚,那扇门打开后谁还能回来?学生们自杀未遂,妓女自愿替死,这时候,有点像荒谬剧,女学生瞧不起妓女,可最后还得靠她们去替命。一个外人,该怎么揣摩其中的滋味?站着说话容易。

后来设局时,妓女剪发换装,校服替下浮华。13人走进军营,十二个女人加上男孩,成为那“钗”。这里面其实讲不通,只是电影就是电影,刻意地要放大某种人性的光。这让人疑惑,到底是道德的救赎?抑或仅是欲望和恐惧的交换?

现实里,玉墨这样的悲剧没法查到具体的原型。不过我们却能读到美国传教士魏特琳的记录。她真的在金陵女子大学设立了安全区,不眠不休地救助难民。写日记、劝慰、拒绝配合日方面要求的时候哪有半点迟疑?但别忘了,在日本军捣乱和“报纸暴力”面前,她一个“洋人妇女”同样没能独善其身。泥沙俱下,没有哪一种善良能完全不被恶意浸透。

南京安全区最危险时刻,魏特琳被迫答应日军“自愿”提供妇女,权宜也好,被动也罢,都是在夹缝里求生的选择。有人说她无能为力,也有人认为她顶住了最大压力。谁知道哪种说法更贴近事实?历史永远有盲点。

日本投降以后,魏特琳终于可以回美国了,但她没熬到南京解放。死在1941年,心理创伤和抑郁严重到那个时代没法医治。墓碑刻“金陵永生”,是中国人的感谢也可能是她最后的归属感安慰罢了。

《金陵十三钗》最终让唯一的幸存者玉墨毁容逃生,然后公开作证,把真相摊到军事法庭上。这桥段有点顺理成章,但现实更多时候,见证人熬不到最后。很多苦根本喊不出来,没人听得见。

如今回头看那场浩劫,数据和档案只是一部分,更多是在一代代人的孤独记忆和历史缝隙之间流淌的消极感和愤懑,偏偏日本今日成了西方围堵中国的合作者。这点令人恼火。

有的说旧仇未报,民族难安;有的说仇恨不是出路,中国必须向前看。谁又能完全否定对方?眼下中国强大了不少,可时代在变,角力从未结束。

魏特琳这样的“外人”,在那个时刻做了中国人做不到的事。可后来美国又成了中国的对立面。是不是很怪?世界本就是这种反复的逻辑,有时候敌友转换,不是某一国、某几个人可以彻底左右的。满是悖论。

反过来看南京那些无名者,为生存、尊严,或救人、或自保,所有人的努力都不是虚无。有人甘于牺牲,也有人宁可苟且。不全是大义云天,却都支撑起了生者的勇气。这就是人性吧?

电影、档案、幸存者的证词,从来没让那段历史变得轻松些。但时代的波浪把国家、命运、英雄一拨一拨冲上沙滩,有些人被看见,有些则悄然没入历史尘埃。

有人或许会觉得,拍出、写出这些故事是“翻旧账”,但总是会有细碎的、不完美的真实藏在角落,只要拎出来摆一摆,就是有价值的。

过去并未过去,如果说有什么确定的,那就是那些活过、拼过、痛过的人,才是城市和国家命脉真正的主人。

就写到这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金陵十三钗唯一幸存者,代替女学生遭日军欺辱后,最后结局如何?”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