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2 10:07:48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三八线
公元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半岛,从此,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35年时间的统治。
公元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为划分对日本占领地区受降范围,美国和苏联经过协商,决定将朝鲜半岛,以北纬三八线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日军向美国军队投降,北部日军向苏联军队投降。
公元1948年8月和9月,美苏两国军队进入朝鲜之后,先后成立两个政府,分别是大韩民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73岁的李承晚和36岁的金日成,分别成为这两个政府的领导人,同年12月,苏联撤离军队,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朝鲜人民,半年之后,美军也从朝鲜半岛南部撤军。
金九(中)、李承晚(左)与美军驻韩司令
公元1949年,美苏两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之后,南北双方都想要恢复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但难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于是双方,不断的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制造军事摩擦事件。
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
公元1950年6月25日,长期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和摩擦,终于发生了质变,隆隆重炮轰击的巨响,宣告朝鲜大规模内战爆发,在战争爆发初期,朝鲜人民军占领了南朝鲜首都汉城,并且迅速展开南下进攻,先后发起了水原战役、大田战役和洛东江战役,通过一系列的进攻,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朝鲜人民军占领了南朝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区和百分之九十二以上的人口,将南朝鲜军队,压缩至大邱和釜山附近,仅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地域。
麦克阿瑟
同年6月26日,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部队,向朝鲜出动,支缓南朝鲜军队作战,同年6月28日,大批美国作战飞机,飞临朝鲜上空,对朝鲜三八线以南地区的目标,狂轰滥炸,同年7月1日,第一批美国地面部队抵达朝鲜,随着美军地面部队投入战斗,标志着美国全面入侵朝鲜的行动,已经由此展开,同年7月7日,由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公然通过了,干涉一个国家内战的提案,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开入朝鲜半岛作战,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占90%以上,而其他国家,只是象征性的出兵,同年7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同年8月31日,朝鲜人民军发起釜山战役,以进行最后的决战,同年9月10日,在联合国军的反击下,朝鲜军队未能突破美军阵地,釜山战役被迫结束,整个朝鲜战场的态势,开始向不利于朝鲜人民军的方向发展。
美军在仁川登陆时登上防波堤
同年9月15日,在麦克阿瑟的亲自指挥下,美国第10军部队,在飞机和舰艇的掩护下,在朝鲜西海岸仁川港,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金日成被迫下达,向三八线附近撤退的命令,战争形势发生逆转,同年9月22日,美国在武装干涉朝鲜战争的同时,还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台湾,并且派空中飞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轰炸和扫射,面对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和要求,美国军队不仅不收敛,竟轰炸中国城市丹东,投掷12枚重磅炸弹,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同年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发表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保卫和平,从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同时警告美国,如果美国军队跨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同年10月,美国无视中国的警告,大举越过三八线,占领了朝鲜首都平壤,并逐步将战线,蔓延至鸭绿江边,直接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同年10月1日,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请求苏联和中国出兵,给予军事援助。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同年10月4日,毛主席连续两天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研究讨论,最终会议达成共识,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同年10月8日,毛主席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助朝鲜人民军,同侵略者作战,同年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在威克岛进行会谈,麦克阿瑟在会谈中,信心满满的对杜鲁门说,朝鲜战争将在感恩节前结束,并表示中国不会参战,就算参战了也能打嬴,同年10月19日,志愿军38军、39军、40军、42军以及三个炮兵师共20多万大军,在彭德怀率领下,秘密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一个星期后,志愿军第50军和第66军,也先后入朝,至此,正式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要图
同年10月25日,由于联合国军,并未发现中国军队已经进入朝鲜战场,依然分兵冒进,一路向鸭绿江方向攻打过来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突然发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此战役历时13天,志愿军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浴血奋战,取得了歼敌1.5万余人的伟大胜利,迫使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撤至青川江以南,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同年11月5日,联合国军为了迅速占领全朝鲜,结束战争,麦克阿瑟制订了,所谓的总攻势计划,命令远东空军,摧毁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以及鸭绿江以南的重要城镇和设施,以阻止志愿军后续部队和物资,进入朝鲜,同时下令,美第八集团军在西线,美第10军在东线,全面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推进,消灭在朝鲜境内的,所有志愿军和人民军,同年11月8日,正当麦克阿瑟,准备一举歼灭志愿军的时候,彭德怀命令各部队,从清川江边,节节后退。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要图
同年11月10日,彭德怀在大榆洞召开,志愿军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实施诱敌深入的方针,将西线之敌,引诱至大馆洞、温井、妙香山一线地区,东线则诱至长津湖地区,同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队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至此,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正式打响,在这次战斗中,志愿军在东西两线战场,同时取得大捷,尤其是东线战场,以长津湖战役最为著名,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同年12月24日,历时29天的第二次战役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作战减员3.07万余人的代价,歼灭联合国军3.6万余人,将战线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粉碎了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的美梦。
斯大林
同年12月25日,第二次战役胜利之后,斯大林决定,派遣苏联空军与年轻的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在整个抗美援朝中,苏联先后投入7万名空军人员,击落千余架美军战机,为志愿军提供了关键空中支援,同年12月26日,联合国军在战场上连遭失败,为挽回败局,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打出先停火、后谈判的幌子,企图争取时间,整军再战,同年12月27日,美第八军司令沃克,因发现车祸而亡,李奇微赶赴朝鲜,出任美第八军司令,他到达朝鲜战场后,部署了3道防御阵地,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加上巨大的雷场,以及密集的碉堡群,组成了联合国军口中的铜墙铁壁。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要图
同年12月31日,为不给联合国军以喘息时机,在政治上取得更大主动,彭德怀决定,志愿军立即越过三八线,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采取稳进的方针,志愿军集中6个军,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的协同下,发起全线进攻,在严寒中,志愿军第39军116师,在炮火的支援下,仅用50分钟,就成功突破临津江防线,联合国军口中的铜墙铁壁,被瞬间击破。
中朝军队跨过三八线
公元1951年1月1日,志愿军突破三八线之后,第39军和第38军部队,歼灭南朝鲜军一千余人,同年1月2日,志愿军左纵队第66军和第42军124师,把南朝鲜约一个师部队包围,全歼5个营3200余人,同年1月3日,在志愿军的连续突击下,对汉城形成弧形包围,李奇微下令放弃汉城,在撤退时用汽油和炸弹对汉城与仁川等地进行破坏,同年1月4日,志愿军占领汉城,并持续向南追击,战斗持续至1月8日,联合国军被驱赶至三七线附近,至此,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1.9万余人,粉碎了美国当局,妄图争取时间整军再犯的企图,打破了美方在三八线,玩弄停火的伎俩。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要图
同年1月15日,经过三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和人民军,在粮食和弹药方面,面临着巨大困难,于是李奇微决定,在志愿军尚未恢复元气之前,集中25万大军,发动代号为霹雳行动的,全线反扑,至此,朝鲜战场上最严峻的第四次战役打响。
志愿军在汉江南岸阻击“联合国军”
同年1月25日,联合国军兵分两路,西线部队向汉城方向进攻,东线部队实施辅助进攻,面对联合国军的进攻,志愿军第50军和第38军112师,在汉江以南,阻击向汉城进攻的联合国,同年1月27日,联合国军向白云山阵地发起进攻,驻守在此的志愿军第447团,坚守了11个昼夜,成功守住了白云山主峰,与此同时,联合国军在帽落山和修理山发起的进攻,均遭到了顽强阻击,以失败告终,同年1月28日,为了对付志愿军防御阵地,李奇微采用了火海战术,从地面和空中,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火力突击,面对李奇微的战术,西线志愿军用巨大的伤亡代价,顽强阻敌23天,歼灭敌军1万余人,有力钳制了,联合国军的主要进攻,为东线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
志愿军向横城方向发起攻击
同年2月10日,在西线志愿军展开防御作战的同时,志愿军东线部队,迅速完成了战役集结,发动横城反击战,同年2月11日,反击作战开始,中朝两军进展顺利,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歼灭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1.2万余人,东线联合国军被迫后撤26公里,同年2月12日,在横城反击战胜利后,志愿军6个团,对砥平里美军发起进攻,由于战前对美军兵力工事估计不足,经过两夜苦战,始终未能消灭敌军,鉴于战场形势的变化,志愿军进攻部队,主动撤出了战斗。
作战指挥中的李奇微
同年3月初,联合国军东西两面战场,都遭到重创之后,李奇微重新集结20多万兵力,准备第二次反扑,企图夺回汉城,同年3月中旬,由于志愿军连续作战,导致大量减员,也为了粉碎敌人意图,坚持长期作战,中央军委决定,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命令第19兵团和第3兵团,先后入朝参战,为了给入朝参战的志愿军争取时间,彭德怀决定,以空间换时间,在南起汉江北岸至横城,部署三道防线,节节阻击,至此,志愿军和人民军,转入运动防御,同年3月13日,为了保持有生力量,中朝军队主动放弃汉城,两天后,联合国军进入汉城,同年3月24日,麦克阿瑟发表声明,联合国军的失败,是他受联合国约束造成的,并企图将战火扩大到朝鲜境外,此举在国际上引发了强烈反响。
李奇微
同年4月11日,由于麦克阿瑟同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杜鲁门决定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任命李奇微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上任之后,意识到中朝军队主动后撤,是准备实施大规模反击,随即命令各路部队停止进攻,至此,历时87天的第四次战役结束,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共歼敌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要付出900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成功把联合国军阻止在三八线附近,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志愿军入朝部队
同年4月22日,志愿军第二番作战部队,抵达三八线附近之后,彭德怀根据战场形势,发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是志愿军入朝后、打的一次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要图
同年4月26日,第五次战役发起四天后,志愿军各突击集团,全部越过三八线,随后,志愿军和人民军乘胜追击,进至汉城以北及汉江北岸一线,至此,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第四次战役中,进攻87天才攻下的阵地,中朝军队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夺回了大半,逼得美军节节后退,同年4月29日,中朝军队逼近汉城,美军在汉城东北西三面,组成密集的火力网,彭德怀决定,采取瞒天过海,声西击东的战术,命令19兵团,造成进攻汉城的假象,牵制汉城为重点的西线美军,同时命令,第3兵团和第9兵团,隐秘地东进,协助人民军,歼灭东线南朝鲜军两到三个师,同年5月16日,在经过短暂的炮火准备以后,东线志愿军和人民军各突击集团,按照预定计划发起进攻,志愿军第9兵团很快突破敌军一线阵地,向敌纵深展开猛烈穿插,同年5月17日,在志愿军第9兵团进攻的同时,中线和西线的志愿军和人民军,根据中朝联合司令部统一部署,对当面之敌展开进攻,经过五天的战斗,中朝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缴获了大批重装备,大量消耗了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
志愿军粮食短缺
同年5月21日,由于志愿军连打两仗,部队以十分疲惫,第一线部队粮食弹药,供应极为困难,中朝联合司令部下达了停止进攻,主力北移休整的命令,同年5月22日,就在志愿军主力,刚刚转移准备休整的时候,李奇微采用磁性战术,全线展开反扑,经过一周的反扑,联合国军兵锋指向,战略要地铁三角地区,同年5月27日,为稳定战局,彭德怀决定,以志愿军5个军和人民军3个军团,在涟川、铁原、金化方向,重挫敌之进攻锋芒,坚决守住铁三角,同年5月28日,在联合国军猛烈反扑之下,志愿军第63军临危受命,担任铁原阻击任务,面对美军多次的猛烈攻击,志愿军第63军将士们,血战12天,歼敌1.5万余人,最终完成了阻击任务,粉碎了李奇微夺占铁原的企图,为稳定战场局势做出重大贡献,同年6月10日,铁原阻击战之后,历时50天的第五次战役结束,共歼敌8.2万余人,粉碎了美军在朝鲜的峰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同年6月25日,经过五次战役、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认为,将主要力量陷于朝鲜战场,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高涨,美国决定,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
同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从此,朝鲜战场进入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战略相持阶段,同年8月18日,由于联合国军代表团的无理要求,以及接连制造挑衅事件,持续了45天的朝鲜停战谈判,就此中断,同年8月19日,谈判中断后,美军以7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和炮火的支援掩护下,向东线的朝鲜人民军,发起为时1个月的夏季攻势,在人民军的顽强和积极反击下,美军仅攻占人民军部分前沿阵地,却伤亡惨重,美军官兵将983.1高地和851高地,称为血岭和伤心岭。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向敌人进攻
同年8月25日,为配合朝鲜人民军作战,志愿军进行有限目标的战术反击,攻击联合国军多处阵地,共毙伤敌3900余人,同年9月18日,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在损兵折将后基本停止,同年10月1日,联合国军不甘心夏季攻势的失败,美第8集团司令范佛里特,下达了秋季作战命令,西线的美第1军,东线的美第10军,中线的美第9军,相继开始了进攻,同年10月3日,在西线战场上,英联邦师与美军两个师,在大量航空兵、坦克和炮火的掩护支援下,对志愿军第64军的马良山阵地,和第47军的天德山阵地发起进攻,双方交战持续近一个月,志愿军歼敌2.2万余人,美军仅前进三四公里,联合国军在西线的整个攻势被粉碎。
美国步兵
同年10月7日,联合国军在东线,以2个师的兵力以及大量坦克,猛攻志愿军第68军防御阵地,志愿军部队依托反坦克阵地,有效地阻止了敌军坦克的进攻,在连续激战13天后,共歼敌7690人,击落击伤美军飞机12架和坦克38辆,同年10月13日,在中线战场上,联合国军两个师、与南朝鲜两个师、以及90多辆坦克和100余架飞机,向志愿军第67军防守阵地,展开猛攻,在激烈的防御作战中,第67军创造了三天歼敌1.7万余人的纪录,同年10月22日,由于联合国军全面进攻连连受挫,被迫放弃秋季攻势,在这次夏秋防御战中,中朝军队连续作战3个多月,共毙伤俘敌16.8万余人,使美国不得不重新接受谈判,放弃其原来的无理要求,同年11月27日,双方经过谈判,确定了军事分界线,以建立非军事地区。
格洛斯特营降军
同年12月,停战谈判因战俘问题陷入僵局,双方又开始了激烈的攻防作战,此时,联合国军吸取了,夏秋季攻势失败的教训后,采取以小规模的进攻行动、和空军的破坏活动,随之发动了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此役历时7个月,志愿军利用防炮洞,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最终,志愿军以伤亡3万余人代价,歼敌8.7万余人的伟大胜利,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志愿军部队接种疫苗
公元1952年1月27日,美国为了挽回战场上的败局,增加在停战谈判中的筹码,向朝鲜北方和中国东北地区,投撒细菌病毒,同年2月19日,朝鲜民众和志愿军战士均有不同程度感染,为了防疫治疗,中国向朝鲜前线陆续输送了340万份鼠疫疫苗、9000磅消毒粉和其他防疫用具,除此之外,还向朝鲜前线派出了50余名专家和数百名防疫人员,支援前线开展防疫消毒工作,同年3月1日,由于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及时高效的防疫措施,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使美国发动的细菌战,并没有达到军事上的目的,同年5月,李奇微离开朝鲜战场,联合国军总司令这一职位,由克拉克接替,同年9月,为了打破战俘问题导致的谈判僵局,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中朝两军决定,对联合国军进行战术性反击,志愿军和人民军,依托坑道,对联合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的66个阵地,进攻77次,以伤亡1.07万人的代价,毙伤敌军2.7万余人。
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
同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此时,正是美国第34届总统竟选之年,如何解决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朝鲜战争问题,成了共和党和民主党总统竞选人,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给自己造势,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取得上甘岭战争的胜利,同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上甘岭防守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同年11月,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结束,在这次战役中,战斗激烈程度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联合国军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将山头整整削低了两米,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最终,以志愿军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飞机270余架的重大胜利,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国威和军威。
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
同年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在大选中获胜,成为美国第34届总统,他当选总统后,对朝鲜战局,一方面争取早日恢复谈判,另一方面,准备扩大战争,并且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但遭到了国内民主党人和盟国的激烈反对,同年12月2日,美国为了寻找扭转战局的办法,开始频繁的举行,登陆与空降作战演习,并制定了详细的大规模登陆作战计划。
中朝军队驻守在海岸线
公元1953年1月,为了粉碎联合国军,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企图,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反登陆作战准备,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修筑了8000多条坑道,总长720余公里,面对志愿军官兵用双手挖出的地下长城,联合国军不得不知难而退,大规模军事冒险计划胎死腹中,无计可施的美国政府只能再次回到谈判卓前,同年4月26日,中断6个月零18天的,停战谈判重新恢复,双方开始交换病伤战俘,同年5月,就在恢复停战谈判期间,美国还在讨论和制定,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的方案,为了促进朝鲜停战早日实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发起夏季反击战役,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同年6月8日,中朝方面与联合国军,达成了关于战俘遣返的协议,至此,停战谈判各项议程,全部达成了协议。
金城战役中,志愿军发射火箭炮
同年6月17日,就在停火即将实现的时候,南朝鲜李承晚政府,突然拒绝接受停战协议,单方面扣留朝鲜人民军战俘,共2.7万余人,同年7月13日,面对顽固的李承晚集团,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集中5个军和1100门大炮,对南朝鲜军队据守的金城地区,发动了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重创南朝鲜军4个师,收复阵地16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美国表示,如果南朝鲜方面不合作,美国就单独与中朝军队签订停战协定,并在撤出朝鲜半岛后,停止对南朝鲜的军事援助,面对志愿军的打击和美国的威胁,李承晚终于宣布接受停战协定。
彭德怀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同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以及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至此,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同时也标志着,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也以胜利结束,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使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71万余人,加上朝鲜人民军歼敌数,共歼敌109.3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南朝鲜军66万余人,其他国家军队2.9万余人。
公元1958年2月5日,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建议美军和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应当同时撤出朝鲜半岛,同年3月至10月,应朝鲜方面的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各部队,开始从朝鲜撤兵,返回祖国,而美国方面,继续长期操控联合国,推迟讨论朝鲜问题,使美军一直驻扎在南朝鲜,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