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15分钟做好南宋御膳!西湖牛肉羹比豆腐脑滑,比胡辣汤鲜

更新时间:2025-08-02 15:33:37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说起西湖牛肉羹,你可能会以为它打从娘胎里就长在西湖边。其实不然,这道羹的老祖宗,最早能追溯到北宋。那会儿《山家清供》里记载过一种 “牛肉羹”,用的是黄牛肉配笋丁,喝起来清清爽爽,说是当时文人雅士游湖时最爱点的素斋之一。不过那时候还不叫西湖牛肉羹,直到南宋定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这羹才跟西湖彻底绑在了一起。

我小时候最盼着外婆做这道羹。每到梅雨季,家里湿度大得墙上能渗水,外婆就会从菜市场拎回一小坨牛肉,说是 “雨打芭蕉天,喝碗牛肉羹暖脾胃”。她做的羹里总爱多放些西湖边采的嫩莼菜,滑溜溜的像小鱼苗,我总在碗里用勺子追着捞。有次急着喝,烫得舌头直伸,外婆就笑着说:“这羹跟西湖的水似的,得慢慢品,急不得。”

现在想想,外婆的话真在理。西湖牛肉羹妙就妙在 “清” 与 “浓” 的平衡。看着汤色清亮,喝进嘴里却满口鲜醇,牛肉的香、香菇的鲜、豆腐的嫩,还有那若有若无的胡椒味,像极了江南人骨子里的细腻 —— 不张扬,却越品越有味道。不像北方的胡辣汤那样热辣直接,它更像西湖的烟雨,缠缠绵绵地把鲜味送进喉咙里。

要做出地道的西湖牛肉羹,得先搞明白它的烹饪门道。这道菜的关键在 “吊鲜” 和 “勾芡”。新鲜的食材本身就带着鲜味,不用靠太多调料瞎凑合;勾芡则要像给羹穿了件薄纱,既能让食材混悬在汤里,又不能稠得像浆糊,得达到 “勺起羹落,挂壁不流” 的状态。

食材用料得精准些,不然味道就跑偏了:牛里脊肉 150 克,得是那种红得发亮、摸起来紧实的部位;嫩豆腐 100 克,选南豆腐,水嫩得能掐出水来;干香菇 3 朵,泡发后带着独特的菌香;鸡蛋 1 个,只要蛋清,能让羹更滑嫩;香菜 2 根,提香用;淀粉 30 克,最好是玉米淀粉,勾芡更透亮;清水或者高汤 700 毫升;盐 5 克,白胡椒粉 2 克,香油 3 毫升,料酒 10 毫升。

牛里脊肉里蛋白质含量高,豆腐带着豆香还有植物蛋白,香菇泡发的水可别扔,那可是天然的鲜味剂,留着煮汤最好。

第一步处理牛肉。把牛里脊肉放在清水下冲洗干净,用厨房纸吸干表面的水。然后先横着纹理切成薄片,再改刀切成 5 毫米见方的小丁。切好后放进碗里,加 5 毫升料酒、2 克盐,用手抓匀,静置 5 分钟。这一步关键是让牛肉提前入味,横切纹理能让牛肉丁在汤里煮得更嫩,嚼着不费牙。要是顺着纹理切,煮出来就跟橡皮筋似的,难嚼得很。

第二步准备其他配料。干香菇用温水泡发,泡香菇的水过滤一下留着。泡好的香菇挤干水分,切成跟牛肉丁差不多大的小丁。嫩豆腐先放在淡盐水里泡 5 分钟,能去点豆腥味,然后取出来切成比牛肉丁略小的小丁,这样口感更和谐。香菜洗干净切成小段,蛋清放在碗里用筷子搅打均匀,淀粉加 30 毫升清水调成水淀粉,别太稠,跟米汤浓度差不多就行。

第三步炒香配料。锅里放一点点油,不用多,能润锅就行。油热后先下香菇丁,小火慢慢炒,炒到香菇的香味飘出来,大概 1 分钟。这时候把泡香菇的水倒进去,再加上准备好的清水或者高汤,大火烧开。香菇一定要先炒过,香味才能彻底释放出来,直接煮的话香味就闷在里面了。

第四步煮牛肉丁。水开后把腌制好的牛肉丁倒进去,用勺子轻轻推开,别让它们粘在一起。然后转中火煮 2 分钟,这时候能看到牛肉丁变色浮起来,说明差不多熟了。煮牛肉的时间别太长,不然就老了,咬不动。

第五步勾芡加蛋清。关小火,把调好的水淀粉沿着锅边慢慢倒进去,边倒边用勺子轻轻搅动,让水淀粉均匀地融进汤里。等汤稍微有点稠度,能挂在勺子上的时候,把打散的蛋清也沿着锅边淋进去,这时候别搅动,等 10 秒钟,蛋清会形成漂亮的絮状,再轻轻推几下就行。勾芡的时候火不能大,不然水淀粉容易沉底结块,羹就不清亮了。

第六步调味出锅。最后加剩下的 3 克盐、白胡椒粉,淋上香油,撒上香菜段,用勺子轻轻搅一下就可以关火了。胡椒粉别放太多,有点微辣提鲜就行,抢了牛肉的香味就不好了。盛的时候要用大汤碗,端上桌的时候热气腾腾,看着就有食欲。

这道羹跟杭州的重阳节有着不解之缘。老杭州人过重阳,除了登高赏菊,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西湖牛肉羹。传说南宋的时候,重阳节皇帝要携百官游西湖,御膳房就琢磨着做些热乎又好消化的吃食,西湖牛肉羹就这么被端上了皇家宴席。后来这习俗传到民间,老百姓觉得这羹用料实在,味道又好,就成了重阳节的标配。

杭州人对这道羹的偏爱,藏着地域文化的密码。江南地区水系发达,饮食讲究 “以汤养身”,不像北方爱啃大块肉。西湖牛肉羹把牛肉切成小丁,配上豆腐、香菇,煮成羹汤,既保留了食材的营养,又好消化,特别符合江南人精细、务实的性格。而且这羹做起来不费事,家里来客了,十几分钟就能端上桌,既显诚意又不麻烦,透着杭州人待人接物的随和。

你知道吗?正宗的西湖牛肉羹里是没有葱的,只用香菜提香。以前有个外地厨师在杭州开馆子,做牛肉羹时放了大把葱,结果被老食客怼:“你这是给西湖加了把杂草!” 后来他才知道,杭州人觉得葱的味道太冲,会盖过牛肉的鲜,这细节里藏着老辈人对味道的较真。

还有个冷知识,以前西湖边的船娘都会做这道羹。游客游湖累了,船娘就支起小煤炉,在船头现场做一碗,用的水都是刚从西湖里打上来的活水,那鲜味,据说能鲜掉眉毛。现在虽然看不到船娘在船头做饭了,但这道羹的做法却一代代传了下来。

如今很多餐厅为了省事儿,用牛肉末代替牛肉丁,虽然方便,但少了那种牙齿咬到牛肉丁的满足感。其实在家做不用图快,慢慢切好牛肉丁,仔细勾好芡,出锅时那股子鲜香,能让整个厨房都暖起来。

你家做西湖牛肉羹有什么特别的小窍门吗?是加了莼菜,还是放了别的配料?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能碰撞出更美味的做法呢!

关注食味流年,带你了解更多和美食有关的故事、知识和技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15分钟做好南宋御膳!西湖牛肉羹比豆腐脑滑,比胡辣汤鲜”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