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5 17:54:00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这年头追剧就跟开盲盒似的,前脚刚被豆瓣8分骗进去看悬浮职场剧,后脚又在偶像剧里被工业糖精齁到牙疼。
央妈放出的2025收视五强名单倒是把遮羞布扯干净了,《以法之名》这种热搜包年户连前十都没挤进去,反倒是一水儿的现实题材屠榜,明摆着观众早把遥控器当成了投票器。
梅婷陆毅主演的《六姊妹》能破CVB历史记录真不意外,现在观众就爱看这种沾着泥土味的烟火人生。
居委会调解家长里短的戏份比商战戏更抓人,菜市场砍价都能砍出戏剧张力,可比霸道总裁的亿元合同真实多了。
郭京飞在《驻站》里演火车站值班员,制服口袋里常年揣着降压药,这种细节直接把主旋律演成了生活流。
现在观众精着呢,靠五毛特效和空中楼阁早忽悠不动了。
倒是某部吹了半年"法治标杆"的律政剧翻车挺讽刺,法庭戏全靠主角金句输出,证据链还没网友分析的完整。现在刷剧都开弹幕找茬的,刑侦剧里法医不戴手套直接摸证物,医疗剧抽200cc血能用500cc血袋,这些穿帮可比收视率诚实多了。与其花钱买热搜吹实景拍摄,不如请个行业顾问把关剧本。
平台也该醒醒了,《北上》单靠白鹿欧豪的流量根本撑不起3.6%的收视,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才是真看点。今年爆的几部剧都有地域文化印记,从火车站方言到弄堂市井,比横店流水线场景鲜活十倍。倒不如把S级剧的投资砍半,多拍点带地方台基因的生活剧,没准儿还能再出个《山海情》式的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