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6 10:58:30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文/小庸
昨晚同学小聚,有同学问我:
“我儿子明年中考。他平时在学校排名1000左右,大概上不了重点高中。我听说现在上职高升学更容易,是不是?”
我问她上职高升学更容易是什么意思?
她说:“我听说现在有什么3+2或者3+4的,可以从中职学校直接上大学,而且学历跟参加高考考上的大学一样,是真的吗?”
我如实回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真的。”
同学十分开心地说,“好!那我儿子明年就上这个,不去上普高了。”
其中这两天也有别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他甚至说:“上职高也能考大学,你们为什么非要去读普高?”
虽然不忍心,但我还是给她泼了盆冷水:
“老同学,你冷静地想一想。如果上个中职学校直升个本科就跟全日制本科一模一样,那别人是傻子吗?有这样的捷径,别人还会去上普高,还会去参加高考吗?”
如果“3+2”“3+4”真的跟全日制本科一样,那还不挤破头了?(“3+2”也叫五年制专科)
不管咱们懂不懂“3+2”“3+4”,有一个道理我们必须懂:凡是特别容易得到的,都不会特别好。
当然,我并没有说“3+2”“3+4”不好,我只是想说它们跟全日制本科不同。这是事实。
那么,它们和全日制本科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它们是有地域性的。
高考是全国统一的,不论在哪个省,你都能参加高考。
“3+2”或者“3+4”是有地域性的,即有的省有,有的省没有。
相对来说“3+4”的要求更高,实践时间更短,第一批试点这个教育模式的是山东、江苏、河北三个省份。
其它省份也将先后开始试点,咱们安徽省目前在合肥、芜湖市已经开始试点了。
第二、教育模式与全日制本科不同。
全日制本科是指通过高考考上的本科院校。所有院校都会参加高招,考生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都很多。
“3+2”,是指在中职学校读三年,然后通过对口考试升入专科院校再学习两年。
“3+4”,是指在中职学校读三年,然后通过对口考试升入本科院校再学习4年。
这两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升学容易,不像高考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那么,缺点在哪里呢?
我相信只要是头脑清醒的考生或者家长一定会问这个问题,因为天上不可能掉馅儿饼。
“3+2”也好,“3+4”也罢,都是定向培养,参加对口高考。所以,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都有限。
这些定向培养的学生只能报考相应院校的相应专业,可选性有限。
不过“3+4”确实不错,也确实有一些好院校可以选择。我认识的孩子中有两个人读的是“3+4”模式,他们一个上了青岛大学,一个上了晓庄师范,都是很好的学校。
但是,“3+2”模式的考生是没有这个机会的。那么,为什么“3+4”可以呢?
因为,上“3+4”是有条件的!
第三、能上“3+4”也很不容易。
我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容易的事情。如果大家身边有熟人上“3+4”,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们的分数。
“3+2”模式推行的很早,很多人对它的印象就是分数低。说句不好听的话,在我们当地只有考不上普高的孩子才会去读中职,上5年制大专。
读“3+2”几乎是没有分数要求的,但是“3+4”不一样!
因为三年后升为的是本科院校,所以“3+4”对学生的分数是有要求的。虽然分数线不高,但毕竟是条捷径,想上的人很多,所以就有竞争性了,真正的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较高。
我上文提到的两个孩子当年都是以超普高线近100分的高分才考进去的。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很清楚了?
从入学难度上来说:“3+2”的难度小于“3+4”,“3+4”的难度小于重点高中,但不一定小于普通高中;
从升学难度上来说:全日制本科大于“3+4”,“3+4”大于“3+2”;
从可选择的高等院校和专业范围上来说:全日制本科大于“3+4”,“3+2”跟前两者没有可比性。
很明显,三者完全不同。
所以,不要再说“3+2”“3+4”跟全日制本科完全一样了。它们不一样,但两者都是条不错的路子,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