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春节的由来及家乡的风俗

更新时间:2025-08-31 11:01:28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热闹的景象吧

大锅里煮着肉,香味已经透过竹子做的锅盖飘逸在空中了,大门口忙着饭前贴上对联,穿上新衣服的小孩子们欢快的在院里跑来跑去。

#春节的由来#​

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也称为元旦。寓意着一年的开始。

夏商周时期,人们在岁末举行“腊祭”祭祀神灵祖先,感谢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夏朝以正月为岁首,商朝以冬十二月为岁首,周朝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采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

汉代初年沿用秦历,以十月为岁首。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颁布《太初历》,确定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

1914年民国政府为区分公历新年,把农历元旦改为春节。

#春节的习俗#​

春节有很多习俗,最重要的还是祭祀祖先。

记得小时候自小年二十三开始母亲就的开始忙年。

磨豆子做豆腐:磨成的豆汁放入大锅中大火烧开烧沸,转小火再煮一会。点卤水,再闷成豆花,倒入大绒布反复挤压水后压成豆腐,记忆中母亲做成豆花时会舀出几碗,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讲究,浇上点酱油就吃的美美哒。

揉面筋:用温水反复揉,揉很长时间,把很大一坨面最后揉成特别筋道的面筋,用面筋炒菜比用猪肉都好吃。

到年二十九这一天,全家人过年吃的年货还有祭祀用的贡品基本准备差不多了(方子肉整鸡整鱼(一般是鲤鱼)炸豆腐炸带鱼块炸耦合。

年三十这天是父亲的重头戏,天蒙蒙亮就把准备好的猪头用烙铁把皮上的毛都烙焦了,清洗下锅炖肉,母亲会放些生藕、面筋、白菜一起炖。

大锅炖的骨头稀烂,从小不吃肥肉的姐姐也就这天能放开量啃骨头肉了。

我会捡点五花肉放入嘴里,真香!

祭祀用的贡品需要在年三十下午三点前就摆在家里厅堂屋的八仙桌上(整鸡整鱼方子肉炸豆腐还有点心水果白酒香烟),摆上贡品后两边的太师椅就不能坐人了,不能抢了老祖宗的座位。

大门口里面放上拦门棍,自家的祖宗早认门回家了,外面的孤魂野鬼就不让进来了,拦门棍一直到正月初三下午送祖宗离家时才撤掉。

三十晚上要放鞭炮,初一早上早饭前放,一直放到正月初五。

请家堂的人家家长初一就不出门了,陪着祖宗一起过年,同族拜年的小辈进门要磕响头拜祖宗。

这些风俗农村老家也渐渐少了家里有老人的还是老风俗,这是老一辈的信仰。

#农历起源# #农历起源传说# #春节起源# #新年的习俗# #老家春节风俗# #童年春节习俗# #新春来历# #春节常识# #春节变迁# #大年习俗#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春节的由来及家乡的风俗”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