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06 10:25:13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经济特区作为最早一批大陆对外开放城市的标志,在设置初期备受全国人民的期待。
相较于计划单列市全员“发挥稳健”,经济特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似乎并无法完全令人满意,或者说经济特区的“成材率”并没有完全符合预期。
25年上半年传统四大经济特区GDP如下:
1、深圳,18322亿元;2、厦门,4226亿元;3、珠海,2243亿元;4、汕头,1500亿元。
深圳是四大特区中发展最好的一个,也是当代中国大陆的科创之城,涌现出众多中国和世界五百强城市;
厦门发展同样不错,500多万人口创造接近九千亿的GDP,这个在大陆无出其右,况且厦门人均收入也非常高,高居全国城市第九;
珠海是世界知名的宜居城市,城市环境和生活水平非常高,也涌现出金山、魅族、格力等优秀企业,珠海人均GDP位列广东前二;
汕头发展相对不尽如人意,上半年GDP仅位列广东第11位,也是四大经济特区中GDP唯一一个百名之外的城市;但要知道,1980年汕头GDP位居四大特区之首,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汕头被评为经济特区在当时是最没有争议的,只是后来汕头无论是经济发展、营商环境、高等教育水平和对人才吸引能力均不如上述三个。
经济特区,尽管目前被提及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大计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点评
#经济特区##厦门头条##深圳##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