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5 12:46:22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人是如此,蛇也不例外。
但有时候细胞也会出现一些差错,就好像计算机代码写错了一个数字,那么后面将会出现天差地别。
世界上曾出现过畸形的蛇类,它们拥有两个头,共用一个身子。但这种蛇数量十分稀少,一般很难得见,自然界中很少能生存下来。
这双头蛇到底是什么来历?世界上真的有双头蛇吗?
«——【·广东深山出现双头蛇·】——»
广东的一个小山村平时靠采药卖药为生,这个村子里的人也多数从事这个职业。
老药农平时需要上山采药,这里山林茂盛,有着相当多的溪流,因此很多药材长得都非常粗壮。
药农正在仔细寻找脚下的草丛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药材,但就在他聚精会神的找药材的时候,脚边突然窜出一个黑色的身影。
药农定睛一看,没想到竟是一个“怪物”。
这个怪物长着两个脑袋,没有尾巴,身体黑色和黄色相接,看上去怪异极了。
这可把找药材的药农吓坏了,差点连竹篓都丢了,连忙拔腿就跑。
等到下了山,药农将这件事告诉了村子里的其他人,没想到这件事却被广而告之,甚至连县里都知道了。
当地有双头蛇的消息成了大新闻,很多生物学的专家都为此慕名前来,希望能找到这个野生双头蛇的身影。
而专家不远千里来到广东这里之后,却发现发现双头蛇的药农,所描述的物种,与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
专家认为的双头蛇,一般是在颈部开始分叉,前面是两个头,后面是一个身体。
这种多数出现在细胞胚胎分裂的时候,一个胚胎中诞生了两个生命,但最终融为一体。
不仅蛇会这样,很多动物都有可能在胚胎阶段融合,成为有着两个头的畸形动物。
至今为止,除了蛇以外,还发现过双头龟,双头羊等。
但药农发现的双头蛇,却不是这个模样的,而是两端都是头,并没有尾巴。
这可把生物学家惊到了,要知道他说的那种蛇,并不算稀少,毕竟在西双版纳那边因为非常适合蛇类生存,出现双头蛇的概率也很大。
但有头无尾的双头蛇,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呢!这要是真的,那肯定会对生物界造成很大的冲击。
于是生物学家们开始走进当地的深山,去自然环境中寻找那一抹独特的身影。
这里的环境一直处于最原始的状态,一直都没有什么改变。那么这种环境就非常适合野生动物的生存,也许会有一些古老的种类也说不定。
在经过了山林里那些遮天蔽日的大树之后,专家们在深山当中的浅浅溪流里,发现了他们要找的身影。
在一日的凌晨,专家们在自己设置陷阱的地方,发现了一条黑黄相间的40公分长度的生物。
这家伙身上满是黏液,看似蚯蚓却比蚯蚓还要强壮,浑身满布鳞片。
外形和药农说的极为相似,估计这就是别人口中的“双头蛇”了。
这双头蛇,其实并不是真的双头,它甚至不是蛇,而是另外一个物种。
«——【·丑陋双头蛇竟是珍稀物种·】——»
这家伙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叫做版纳鱼螈,一般只生活在气温较高的地方的溪流中,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
这些家伙的头部和尾部都长得非常相似,从头到尾都很粗壮,因此被人看成了是有两个头而没有尾巴,也算是情有可原。
这家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种原产地在中国的蚓螈类,整体呈现巨型蚯蚓的样子,体表一般为棕色,腹部颜色较背部更为淡一些,而身体两侧有黄色的线。
一般来说它们的体长在100-380毫米左右,在表面有着非常多的黏液。
这些黏液是用来保护鳞片的,别看这些丑东西长成这样,但其实浑身布满了细小的鳞片。
版纳鱼螈在国外也有分布,比如和我们相邻的老挝、越南和缅甸,而中国境内的分布地区则在广东、广西和云南。
因为对环境温度要求非常高,这些看起来丑丑的东西,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资源和温度适宜的潮湿地区和山林里。
成年的鱼螈一般生活在溪流和水坑附近,池塘或者沼泽边上,而白天则躲藏在石缝下,树根下,因为身上有着黏液,所以可以脱离水源生活一段时间。
但这些东西非常怕冷,在气温低于15度以后就需要找地方进入冬眠状态。
等到气温高于20度之后又会重新苏醒过来。
4-5月的时候是它们的繁殖期,它们会上岸筑巢,和蛇一样的习惯是不是?
筑巢的时候会将卵产下,由雌性照看,并且具有护卵的行为。
而鱼螈的幼体会先生活在水中,靠吃一些水藻和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直到长大后可以自主捕食无脊椎动物以后才脱离母亲的庇护。
这些家伙数量极为稀少,一般很少有人会遇到他们,而当时正好处于繁殖期,估计药农就是因为它们上岸筑巢才发现了这些家伙的身影。
别看它们长得丑,实际上它们是非常稀少珍贵的物种。
这些家伙生长极为缓慢,在人工饲养下一年也仅仅可以长大3厘米左右,而雌性需要长到35厘米才会成熟,并且只吃蚯蚓,在饲养条件下不会进食其他的东西。
那么也就是说,一只雌性需要10-12年的时间才可以长到成熟,产下后代。
«——【·我国唯一一种蚓螈·】——»
版纳鱼螈在1976年才在云南西双版纳第一次采集到,而在此之前,中国境内是否有鱼螈存在一直是个谜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确定。
在1922年时广东罗浮山曾发现过鱼螈的出现,但这个记载并不详细,而在之后也没有继续发现过鱼螈的身影。
直到1976年羊教授发现的双带鱼螈,证实了中国确实有鱼螈分布。
而在1983年进一步在广西发现了双带鱼螈的成体和幼体,并最终在84年被定名为版纳鱼螈。
由于生活环境要求较为严格,现在版纳鱼螈的数量每年都在减少,一方面是因为生存环境被破坏,栖息地重建十分困难。
而另一方面是人类的捕捉和杀害,这些家伙的长相确实很不讨喜,因此居住在鱼螈栖息地周围的人认为它们有毒,因此遭到捕杀。
而大量的山林砍伐,开荒成耕地也让使用的肥料因为雨水的原因进入当地的水循环中,水中农药成分变高,很多的鱼螈因此遭到毒害,大量死亡。
2019年,国家建立版纳鱼螈的保护区,致力于重新让鱼螈数量恢复, 因为这些家伙已经从近危到濒危,数量已经在解决的边缘徘徊。
希望它们不会消失在中国的土地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