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初唐四杰

更新时间:2025-05-22 10:18:48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王勃(650年-676年或684年):

字子安, 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年)随父南下,次年返,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有学者研究认为王勃并非溺水而亡。从王勃随父迁回内地作《游冀州韩家园序》《三月伤己祓禊序》等推测,王勃应卒于文明元年,时年35岁。

王勃主张文学要以“立言见志”为本,注重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其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勃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王勃的诗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其具体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滕王阁序》等。王勃还写有许多学术著作,见于著录的有《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5卷等。

杨炯(650年-693年):

字令明,唐朝大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歌。现存诗30余首,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卢照邻(约636年-约695年):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中国唐代文学家、 诗人。

卢照邻十余岁即博学善文,二十岁时为邓王府典签,总揽书记,颇受爱重。龙朔中期,调益州新都尉。秩满,留连蜀中,放旷诗酒,与王勃酬唱。后离蜀入洛阳,咸亨三年(672年),感染风疾。后入长安,从孙思邈问医道。上元二年(675年)前后,入太白山,服药中毒,遂得痼疾。永隆二年(681年),转洛阳东龙门山学道服饵,与朝士名流书信往来,乞服用、药饵之资。垂拱元年(685年),移居阳翟具茨山下,预为墓。终因不堪病痛折磨,自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工诗歌、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在初唐诗歌革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诗取材广泛,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和王、杨、骆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于当时可称一变。其所创作的《长安古意》,是描写都市生活的佳作,并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横暴奢靡,抒发了志士之不平,还著有《五悲文》《卢升之集》(一称《幽忧子集》)等。

骆宾王(约626年—约687年) :

字观光,唐朝大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永徽年间,任道王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任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调露二年(680年),出任临海县丞,坐事免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结局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

骆宾王诗歌辞采华赡,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短篇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传世。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初唐四杰是哪四位,初唐四杰”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