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24 13:02:01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汉废帝,刘贺
姓名:刘贺
别名:无
父母:
父亲:刘髆,汉武帝刘彻第五子
母亲:李夫人
生卒年:公元前92年 - 公元前59年
在位时间:公元前74年7月 - 公元前74年8月,仅27天
年号:无
谥号:无(汉废帝是后世称呼,并非谥号)
庙号:无
陵寝: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墎墩山
汉废帝刘贺:从昌邑王到帝王,再至废帝的跌宕人生在西汉的历史长河中,汉废帝刘贺的一生充满了戏剧与传奇色彩。他的身份从王到帝,又从帝沦为侯,跌宕起伏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瞠目结舌。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刘贺的人生,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出身贵胄,封王昌邑刘贺出生于帝王之家,他的祖父是开创了西汉盛世的汉武帝刘彻,父亲则是昌邑哀王刘髆。公元前88年,刘髆去世 ,年仅五岁的刘贺继承昌邑王爵位,成为西汉第二代昌邑王。
刘贺自出生就过着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渥生活。父亲早逝,自幼封王,外加身边人的溺爱放纵,让他从小就养成了随心所欲、任性妄为的放浪性格。他不喜读书,郎中令龚遂常常当面劝谏,甚至为他挑选陪读,但都被他统统赶走。
经过汉昭帝刘弗陵的休养生息,此时的大汉朝廷形势稳定,又重新走上了繁荣发展之路。再加上昌邑国远离权利中心,刘贺也得以远离朝堂纷争,在封国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二、意外登基,火速被废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汉昭帝突然驾崩,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深深地影响了大汉王朝,更是彻底改变了刘贺的命运。
由于汉昭帝没有留下子嗣,大将军霍光经过权衡考量后,年纪尚轻,且在朝中毫无根基的刘贺就被选为了继承人。
接到诏书后,刘贺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启程进京,一路上纵马狂奔,三个多时辰就狂奔了一百三十五里地。不过途中也是状况百出,求长鸣鸡、买积竹杖,甚至强抢民女,藏在装衣物的车内,供自己寻欢作乐,行为十分荒唐。
公元前74年六月初一,刘贺在先帝灵柩前接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尊号,尊年仅十五岁的上官皇后为皇太后。
即位后,刘贺亲昌邑随从,远先帝大臣,淫戏无度。先帝灵柩还停在前殿,他就迫不及待地让艺人入宫歌舞行乐;还乘着天子车驾在北宫、桂宫驰骋,观看野猪、斗老虎、擅自调用皇太后乘车给奴婢骑乘,甚至在后宫中与昭帝的宫女淫乱,胡作非为,伤风败俗。
霍光等大臣对刘贺的行为深感担忧,认为他的昏乱行为恐危及社稷。于是在六月癸巳日,联合群臣觐见上官太后,列举出刘贺即位以来犯下的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荒唐罪状,请求废黜刘贺,另立贤明之主。
太后在压力下点头同意,最终,在位仅二十七天后,刘贺便被废黜。之后被勒令返回故地昌邑(今山东巨野),昌邑王国也被废除。
三、封侯就国,落寞离世刘贺被废后,起初依然保留着昌邑王的身份。但是汉宣帝对他仍心存忌惮,为消除隐患,于元康三年(前63年),将他贬为海昏侯,封地从昌邑迁至偏远的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南昌)。
此时的刘贺,已不复往日的风光,在海昏县过着被监视的生活。几年后,对豫章郡太守的属下孙万世妄言后悔当初被废,被宣帝知晓后又被削去三千户食邑。
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在落寞中去世。他的儿子刘充国、刘奉亲也相继死去,豫章郡太守上奏称这是天意,要断绝刘贺的爵位继承人,宣帝遂撤销了封邑。
直到初元三年(前46年),汉元帝再次敕封刘代宗为海昏侯,海昏侯的爵位才得以延续。
四、海昏侯墓,历史宝藏公元2016 年3月2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墓主人被确认,正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随着墓葬中大量文物的出土,一个更加真实的刘贺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墓中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竹简等各类珍贵文物一万余件(套),创下秦汉考古史多个第一。这些文物不仅反映出当时的工艺水平,也从侧面展现了刘贺生前的生活状况,更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出土文物如下:
(一)金器: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四百七十八件,包括马蹄金、麟趾金、金饼和金板等,总重量约一百一十五公斤,超过此前考古出土西汉金器的总和。此外,还出土了三百八十五枚金饼,每个重约两百五十克,有的金饼上还带有墨书题记,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信息。这些金器不仅展现了西汉高超的黄金制作工艺,也充分反映出海昏侯积累的财富。
(二)青铜器:墓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如青铜雁鱼灯、青铜蒸馏器等。青铜雁鱼灯设计巧妙,灯体由雁首、雁身、灯罩和灯盘组成,通过调整灯罩角度可控制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燃烧的油烟还能通过雁颈导入盛水的雁腹进行净化。青铜蒸馏器则可能是用来制作蒸馏酒的器具,为研究中国古代酿酒技术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竹简木牍:出土的竹简木牍约五千两百余枚,内容涵盖《论语》《易经》《礼记》等儒家经典,还有孔子画像、《悼亡赋》《签牌》等文献。其中,失传了一千八百年的《齐论语》的发现,为研究儒家思想的演变提供了珍贵资料。这些竹简木牍对于了解西汉时期的文化、教育和学术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四)五铢钱:墓葬中出土了重达十余吨、约两百万枚五铢钱。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发行的货币,海昏侯墓出土如此大量的五铢钱,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海昏侯的财富积累。
(五)玉器:出土的玉器有玉佩、玉剑饰、玉璧等。玉佩造型精美,线条流畅;玉璧质地温润,纹饰细腻;反映了当时的礼仪制度和丧葬文化,更体现出西汉时期高超的玉器雕琢工艺。
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墓主人身份明确、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墓葬。它的的发现,为我们了解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了直接而生动的实物证据。这些文物不仅是刘贺个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更是西汉时期社会风貌的缩影。
五、历史谜团,真假难探刘贺的一生犹如一出精彩绝伦、跌宕起伏的历史大戏,他短暂地登上皇位,却未能把握机遇,最终被废。这一历史事件,犹如一团迷雾,千百年来引发了无数人的探究猜测。
传统史书将他描述为昏庸荒淫之君,他的二十七天皇帝生涯被记录满了荒唐事,让他长期背负昏君骂名。
然而,也不少学者对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刘贺在短短二十七天内,竟然做出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平均下来每天要做四十多件,这显然不符合常理。而且,有些所谓的荒唐事,大多是一些生活琐事和个人行为,并没有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造成实质性的破坏。从政治角度来看,这些行为似乎并不能成为废黜皇帝的充分理由。
他们认为,这些罪行很可能是霍光为巩固权力故意夸大歪曲或是刻意对刘贺进行抹黑丑化的结果。刘贺试图夺权的举动,挑战了霍光权威,这才是他被废的真正原因。真实的刘贺,或许并非如此不堪,他可能只是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牺牲品。
当然,真相如何,现在已无从探究。
刘贺的一生充满波折,但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也将继续被人们传颂和研究,成为探索历史真相的重要线索。
来源于番茄小说《中国皇帝大全》作者:2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