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72斤石斑鱼惊现厦门内湖!3000元成交价引爆网友热议

更新时间:2025-07-04 17:28:12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6月17日的暴雨中,厦门海沧湖的钓客们正穿着雨衣坚守阵地。

一位老钓手突然感受到异常强烈的拉扯,鱼竿瞬间弯成满弓。起初以为只是普通大鱼,但随着鱼线不断放出,围观钓友纷纷聚拢。

经过近半小时的拉锯战,当抄网终于兜住猎物时,尼龙网兜竟被撑成了三角形——这条让六个成年男子手忙脚乱的"水怪",正是罕见的龙趸石斑鱼。

这条72斤的"湖中巨无霸"刚上岸就引发抢购,最终被海鲜排档老板以3000元拿下。按斤价计算仅41元,远低于市场价6080元的行情。

现场有懂行者指出,野生龙趸肉质紧实,清蒸时鱼肉会呈现蒜瓣状分层,正常应该溢价收购。更有人猜测买家捡了大漏,毕竟这种体型的野生石斑,在高档餐厅做成"龙趸三吃"至少能卖上万元。

0.71平方公里的海沧湖为何能孕育深海鱼种?集美大学谢仰杰教授给出三种解释:最可能是涨潮时从闸口追食小鱼误入;也可能是附近育苗基地逃逸的鱼苗长成;最小概率是人为放生。

专家特别指出,这条6岁以上的青壮年石斑,每天需进食数斤鱼虾,湖中生态系统难以长期支撑。其背鳍上的磨损痕迹显示,它可能刚进入湖区不久,尚未适应淡水环境。

谢教授团队检测发现,这条龙趸体表黏液层偏薄,显示它正在适应低盐环境。

虽然2米深的湖区冬季最低温接近15℃,勉强满足石斑鱼生存下限,但溶氧量和微生物环境与海洋差异巨大。专家提醒,这种被迫"移民"的海鱼往往携带海洋寄生虫,市民若发现类似情况不宜擅自放生,建议联系渔政部门进行专业处理。

事件经报道后,厦门内湖惊现深海巨鱼话题阅读量突破800万。

有网友调侃"这鱼肯定是迷路的深海公务员",更多人关心"3000块是不是涉嫌贱卖国有资产"。

钓鱼爱好者则分成两派:有人认为买家赚翻,毕竟海钓圈有"十斤以上石斑,每增一斤价翻倍"的不成文规矩;也有钓友认为内湖鱼可能有土腥味,这个价格算公道。

厦门海洋局回应称,将加强闸口防逃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近海养殖发展,八市已多次发现养殖逃逸的大型海鱼。专家建议建立"海峡洄游生物监测网",利用这类偶然事件研究海洋生物对城市水系的适应机制。对于市民关心的"湖里是否还有大鱼",渔业部门表示将开展声呐探测,确保内湖生态平衡。

资深海钓教练王海涛提醒,遇到巨型石斑要采用"8字遛鱼法":保持鱼竿60度角,利用竿体弹性消耗鱼体力;切忌强行收线导致断竿。他分析本次钓获使用的PE线至少8号以上,否则难以承受近百斤拉力。对于想"蹲守"大鱼的钓友,建议选择闸口涨落潮时段,使用活虾作饵,但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护。

"闽南渔港"主厨林志强揭秘,野生龙趸眼窝脂肪丰腴,最适合炖天麻鱼头汤;鱼皮胶质层厚实,做成凉拌菜爽脆弹牙;鱼腹肉油脂分布均匀,清蒸时建议垫上客家老酒糟。他特别指出,内湖捕获的海鱼最好先清水暂养3天排酸,否则鲜味会打折扣。目前这条72斤石斑已被预定为某企业年会的主菜。

厦门海洋三所研究员指出,这次偶然事件具有科研价值:首先证明内湖闸口生态系统比预期复杂;其次显示部分海鱼具备短期适应淡水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为城市水系管理提供新思路。据悉,有关部门已采集该石斑鱼的DNA样本,将建立东南沿海石斑鱼基因库。

下次潮汐周期,专家团队还将在海沧湖布置水下摄像机,继续追踪"湖中巨鱼"之谜。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72斤石斑鱼惊现厦门内湖!3000元成交价引爆网友热议”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