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李隆基当上皇帝的第一件事,为何要赐死太平公主?只因姑姑太厉害

更新时间:2025-07-17 16:44:4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唐朝夜幕阴沉下来时,太极宫墙外偶尔传来杂乱的脚步。谁也不知道,此刻宫里盘算着什么,要到明天清晨才见分晓。李隆基没有多余的表情。冷静得好似一块石头。他清楚太平公主这道坎,迟早要过,无论如何都躲不开。那么究竟谁才笑到了最后?

那年景龙四年,皇帝一饮汤饼猝死。韦后翻脸比翻书快,消息封锁得密不透风。等大殿的门再次打开,外头百官才得知已经换了天。说是天子遗诏,其实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联手起草的。韦后只动动嘴,皇位便换了个法子传下去,温王上位,自己连名字都换了。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刀光血影已经蔓延。

太平公主聪明,甚至有点太聪明了。武则天那一套她学得八九不离十。大局观、手腕、心狠手辣,从没落下。她不给别人留退路,也不肯放过任何机会。有关她的壮举,宫廷里早就流传。更何况她身边还挟着一大帮老狐狸。李隆基见了她,心底总是发毛。是不是他想多了?

李隆基年少成名。每一步都谨慎。他的属下里,谁忠谁奸,他心里有杆秤。葛福顺、陈玄礼,这两人被他收服得死心塌地。那些年他藏拙,从地方调兵进京,把半个京城的兵权都攥在自己手里。说白了,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反观韦后,想称帝,没皮没脸。身边宗楚客们一个个煽风点火,上赶着给她策划大事。她还真敢听,觉得挡在面前的不过是李旦和太平公主。结果,一次政变,天翻地覆。历史无法重演。普润和尚夜里进宫,走进李隆基的书房,偷偷把密谋流露出来。他说得结结巴巴,却句句要命。

李隆基不怠慢。拉拢太平,一拍即合。姑侄二人达成默契,约定隐蔽筹划。太平公主明面上不动声色,暗地派薛崇简协同李隆基。武装、谋划,全无疏漏。决战那天,禁军突然发动,韦后人仰马翻。城门外,有人瘫在地上抽搐,兵器、铠甲混成一堆。血腥气夹杂着胜利的快感。宫廷染上一股腥味。

李旦复位,李隆基顺水推舟。太子之位拱手而得。他走得顺畅,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背后有人推了他一把。

可风浪没停。太平公主就像影子一样残存。她的影响力、积攒的党羽,依然遍布朝野。朝堂竟有一半官员自觉贴太平府的门神。李隆基摆平表面的喜悦。趁机提拔姚崇、宋璟,让老兵做新官。两人到任,改头换面。一番拨乱反正,朝廷气象犹如换季。其他人也许看不出来,可太平公主心知肚明。李隆基已经拉起了自己的班底,这不是信号是什么?

双方开始明争暗斗。先是太平公主动用流言。说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不能当太子。说得多了,外头的人都信了几分。她想通过废太子,把棋盘上的主将换掉,软柿子捏起来容易。帝王权谋,总少不了这种操作。睿宗李旦两头为难。姐姐、儿子,谁都惹不起,谁都能翻天。他本想平衡,可问题总在平衡的边缘失控。专门下一道诏书禁止讨论废立。不过明里糊弄,暗里照旧。太平公主没收手。

到了一天,太平公主堵宰相争论是否废太子。宋璟一句“功高于天下,社稷为重。”逼得太平拂袖离开。那天太平公主在宫门外摔碎了自己的玉佩,被传为笑谈。可谁又能确定她没留下后手?

姚崇、宋璟献策。让太平公主外迁、近亲外放。李旦只同意一半,执行得不彻底。更何况,他这些年什么风浪没见过,有些话左耳进右耳出。谁也拿他没办法。紧接着天象异动,有术士进言,说五日有兵入宫军变。这话本来就虚。张说一听就明白,“小人造谣的。”结果被李隆基顺手当成证据。该说有时候天意好像就是站在某一边。

李旦下令驱赶太平。太平骂骂咧咧,骂得李隆基低头无言。这一封诏书,等于断了太平在长安的联络。一切都看似解决了?偏偏,过不了多久,李隆基居然建议把太平接回来。他居然开始软心肠?

这时候他就矛盾得厉害。本来扳倒了太平,机会大好,他却让她回来。原因嘛说不清,也许是真姑侄情,也许是希望隔绝流言。可就是这样,他动了仁慈。大伙都替他捏把汗。

太平一回来,又开始叫嚣。彗星作乱,占星师进宫报信,说太子篡位预兆到了。李旦没有慌,反倒大喊舒了一口气。其实有些时候,逆境是最好的助推器。太平公主这里适得其反——她以为揭示了天命,反而促成了李隆基的即位。谁见过这种操作?谁又敢说这是巧合?

等到李隆基成了皇帝,看似高枕无忧,实则处处空虚。太平公主的大部分党羽根本没受损。姚崇、宋璟早就被贬了。手头能用的人少得可怜。内外夹击,他根本撑不住。可是李隆基这人,有种骨子里的运道,关键时候总有人相助,像王琚。他不是一个人。

王琚交了一份材料,说太平公主暗中买通禁军。李隆基起初犹豫,还是想留一线。他嘴上这么说,其实心底已经判了死刑。“万一出事,我怎么和父皇交代?”下不了手。人就是这样,做到皇位未必就果断。

崔日用劝进:天下为重。李隆基下决心,姑息不能再姑息。与此同时,太平那帮人压根不知计划早就被心腹出卖。魏知古双面三刀,把全部情报倒给了皇帝。李隆基一声令下,虔化门口兵戈齐发。常元楷、李慈,还没反应过来,就人头落地。

禁军在李隆基手里,天平一夜间倾斜。那天皇宫四处都有人奔走,大街上没人敢出门。朝堂杀得干干净净,以萧至忠为首的老臣全部清扫。市面上传言四起,说皇帝要变天,谁家门前贴符咒,谁家桌下藏武器。人人自危。

李旦终究被架空,被要求在郭元振面前颁诏。表面上是太平党阴谋作乱,实则是皇帝封杀异己。大赦一出,反对派无处可逃。太平公主趁乱躲进寺庙,终南山一待就是三天三夜。有人说她在山头独坐,轻风吹乱了她的头发,不肯下山。

她回到长安,李隆基的使者踏破门槛。赐死,死期已至。这么一位本事通天的女性,最终死法却平淡无奇,独自了结。流言远比事实残酷。有的人说她是自缢,有的人说她遭人毒手。唯有一点肯定:这权力的搏杀到头一场空。

回头想想,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有的像宿敌,有的像亲人。互相成就,彼此伤害。太平足够聪明,却输在最后关头。李隆基虽狠,也曾犹豫,甚至一度放过对方。结果是意外,也是必然。

其实,宫廷斗争就是这样,谁强谁活,谁弱谁死。有时候聪明绝顶只是表象,机会和人情世故才决定结局。胜负之间没人能说得清、说明白。活着的永远会写死者的历史,至于谁对谁错,重要吗?

故事讲到这里,天色未必全黑,一切就这么揭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李隆基当上皇帝的第一件事,为何要赐死太平公主?只因姑姑太厉害”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