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明清时期土豆进入中国,使得中国人口暴增3亿,欧洲却迎来大饥荒

更新时间:2025-07-20 10:16:59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导语

土豆从南美洲起源,随着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西班牙人将土豆引入欧洲,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土豆逐渐成为欧洲主要作物之一。

但在明清时期土豆被引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口从4-7千万人直接激增到3-4亿人,而与之同期的欧洲却出现了大饥荒,导致数百万人因饥饿而死,那么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又是如何导致如此巨大的反差?

护国神物—土豆。

土豆也称为马铃薯等,在中国又被称为“洋芋”,被认为是明后期从荷兰传入的。

在古代,因为土地的耕作时间过长,导致土壤中的养分逐渐消耗殆尽,这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而作为主食的粮食更多的则是小麦、稻米这些一亩三分地就能种出好几百斤粮食的作物。

这样不仅消耗土壤中的养分,而且在发展起来后就连地都没有办法轮着种了,所以自古已有带地名的小麦、稻米现象。

但这些作物有个缺点,就是不耐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小麦、稻米都属于靠天吃饭的作物。

而且在多雨地区小麦、稻米易得霉变,在干旱地区又没有足够的水源,所以自古就有“荒年无食”,导致饥荒不停的现象。

而土豆这一作物不仅耐旱而且又好种,种地不需要繁复的流程,直接挖坑埋种就能生长起来,且土豆的产量极其高,基本上3-4亩地就能挖出几百斤粮食,所以这就相当于以前种小麦种稻一样的几亩地能挖出来的粮食。

土豆的耐旱、耐病虫害等优点让农民的生产便利很多,而且土豆基本不会因为干旱或者多雨而出收成太少的情况,所以这对于时常会出现饥荒的古代来说,受益也极其大。

而且土豆作为一种根茎作物,营养成分不仅高,而且食用方法又很多,可以非常好的代替原来的主食,这样就能更大程度的从根本上防止饥荒的发生。

在这个时候,土豆对于中国农民来说就好像是为他们提供了一道保护膜,让他们的生产不再受自然环境所影响,统治者自然也不会再有粮食不足的危机,国家也会更加的安定。

土豆在明清时期。

土豆在明清时期进入中国,记载上来看是在1580年代通过西方传入我们中国,明万历年间,我国东北的开滦地区就已经开始种植土豆了。

原因就在于,东北自古就重视农业,耕种的时间也早,农民对于种植的各种经验都非常丰富,土豆在这种条件下可以说是非常好种,不仅不会由于气候变化而出收成不好的情况。

而且在东北地区土豆又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作物,在贸易的时候,作物可以用来交换其他物品,这样就极大的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所以在明清时期,土豆在中国一开始是广为传播,之后在四川等地区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土豆。

而四川一开始并不广泛种植土豆的原因就在于,四川一地的地势多样,且多山丘,土豆的根系非常发达,所以这就导致抚育土豆的过程中需要除去很多杂草,比较困难。

但是随着土豆逐渐成为农民们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后,不仅土豆的种植成为了四川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而且还开始对土豆种植进行改良,采用分层种植法,这样就减少了土豆的根系和周围的环境的冲突,提高了土豆的生长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各地的农民在相互交往的时候,也会把各地的经验相互交流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土豆的产量,更促进了各地农民之间的交流,于是人们为了增进感情,确保收成,就开始逢会或节日的时候互相贺喜。

这就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根据资料推估,在明清时期,土豆的引入使得中国人口从4-7千万人迅速激增到3-4亿人。

而这个数据在其他国家的研究也有显示出来,甚至可以推测出正是中国的土豆种植促进了我国人口的激增,拉动了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

土豆对我国的贡献远不止这些,在清朝前期的时候,湖广所在地区就成为了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地,在经过逐渐的改良后,我国南方也开始大面积的种植土豆。

这样就将土豆的种植从北方推广到全国,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了种植土豆,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种植方法和品种都有了很大改变。

正是因为土豆在我国的广泛种植,不仅促进了中国农业革命,同时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

欧洲的饥荒。

在明清时期土豆从南美洲逐渐传入中国,就也一直在欧洲逐渐推广,最开始进入欧洲的时候,土豆被认为是“恶魔的果实”,因为这种植物的观赏性极强。

而且在大阴天生长的时候,会有一种非常香气扑鼻的花香味散发出来,久而久之人们就一直认为这种植物和魔鬼是有关系的。

所以这也造成了土豆刚来到欧洲的时候并没有受到人们的热爱。

但直到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大饥荒,人们尽管一开始对于土豆存在误解,但还是逐渐发现土豆这种作物的好处。

因为土豆不仅产量高,而且营养也很高。

并且不需要太过繁复的种植方式,像一些田间杂草只需要经常将其拔掉就能保证土豆的产量。

所以人们也逐渐开始接受土豆这种作物,并且因为其适应性好,产量高等优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大量种植土豆。

而且随着各种作物间的竞争,选择种植土豆的农民越来越多,并且爱尔兰地区又几乎都是平原地区,土地适合种植土豆。

虽然爱尔兰是在英国统治之下,但是土豆的种植面积还是在不断的扩大,在1845年,爱尔兰地区有超过50%的农民的粮食全部都来自于土豆。

但随着英国统治者的不断压榨和剥削,不仅收税的数目越来越多,而且农民们的土地越来越小,农民们之前的生活条件变得极其恶劣。

而且英国统治者并没有对爱尔兰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进行相应的提升和改良,这就导致1845年对土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落后导致了52%的土豆因为病虫害而减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饥荒的爆发。

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大饥荒,导致近100万人的死亡,并且在这之后又发生了两次饥荒,直到1980年这个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时候才彻底根治了这个问题。

这场饥荒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的农业种植结构,让各国不再过度集中种植一种作物,保证粮食的多样性。

并且在之后土豆被改良后又逐渐成为了英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结语

所以在我国明清时期大量种植土豆,虽然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人口的增长,但是欧洲对于土豆这种作物的接受度太低,所以造成了与中国截然相反的现象。

所以这也趋使各国在粮食的种植上更加重视,不再过度集中种植一种作物,保护农业生产的多样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明清时期土豆进入中国,使得中国人口暴增3亿,欧洲却迎来大饥荒”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