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0 10:17:11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蔬菜中的舶来品
洋山芋
洋山芋,正名叫“马铃薯”,俗称“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16世纪传入欧洲,明末清初传入我国,开始主要在南方沿海一带,后逐步发展到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并成为主要产区。计划经济时期,南京菜区也种过,但面积不大,可能南京的气候、土壤不太适宜这个品种。南京人过去都称其为“洋山芋”,现在有不少人也改称“土豆”了,不过在南京话里,土豆的“豆”念儿化音“dèr”,包括毛豆、豇豆、四季豆等,其“豆”都带儿化音,但如果说“豆子”,这“豆”就不能用儿化音,只能说“dòuzi”。
另外,把马铃薯称作“洋山芋”,以为“山芋”是本土物产吗?其实“山芋”的正名叫“番薯”,也是舶来品,明朝末年传入我国,马铃薯的传入则到了晚清时期,先入为主,后来的就只能加上“洋”字了。
“山芋”和“洋山芋”虽仅一字之差,但山芋属旋花科、“洋山芋”属茄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植物。“山芋”在北方不少地方称作“地瓜”,南京也有称作“地瓜”的蔬菜,因其在植物学上属豆科,故其正名被称作“豆薯”,也来自美洲,既可做菜,也可当作水果食用,从这一点说,南京人讲的“地瓜”才称得上是一种“瓜”。
——内容选自《南京史志》2023年第二期
作者:杨隆鑫
编辑 : 王婉
校对 :朱丽敏
责编 : 林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