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2-26 11:22:35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你肯定知道古代可以“三妻四妾”,但你很可能不知道,古代的婚姻制度里,除了妾,还有个媵。
别说这字你能读对,能读对的,绝对是古汉语的专家啦。笔者自己都是查了字典才确保自己能读出来的。
“媵”的发音为“应”。媵的本义是指陪嫁的人。媵一般是妻的妹妹或者侄女。妻的妹妹或侄女成为丈夫的合法配偶,其所生的子女也是家族的合法继承人。这种婚姻形式在先秦时期最为流行。但这种婚姻形式通常只能存在于贵族阶层,为媵者和为妻着具有相同的家世背景,从而确保其阶层和对等性。
而“妾”从诞生开始就与妻和媵不同。古人讲“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妾是买来的,不能行婚姻之礼,也不允许举行婚姻的这种仪式。妾是以夫为君,为老爷,而不能以之为丈夫。此外,妾也不能参加家族对祖先的祭祀,死后也不能进家庙被祭祀,享受香火。这个习俗太强大,以至于即使是皇帝也不得不对这种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明朝的故事)。总之,妾的地位基本上等同于失去人身自由的奴仆。
到了秦汉之后,媵妾逐渐合一,只要是侧室都统称为妾,陪嫁的媵也成为妾。大家熟悉的红楼梦里的陪嫁丫头,随嫁后的身份都是妾。
到了唐宋以后,媵已经逐渐消失,但仍然还有“夫妻妾媵”的说法。但到了明清,就只有“妻妾”的说法,而没有“媵妾”的说法了。
在一妻多妾的制度下,妾不仅是男子(家长)的奴隶,也是妻的奴隶,妾对妻不得有任何侵侮的行为。
大家可能觉得这么说有些过分,我们来看看古代对妾的要求:
一、妾没有自己的自由,如果出门必须要得到妻的批准。
二、妾没有自行收受礼物的自由,礼物往来必须得到妻的批准。
三、妻有随时训斥处罚妾的权利。
四、在家族场合里,妻按照家族的尊卑次序伺候长辈,而妾则必须按照主奴之礼伺候妻。
五、妻对于妾具有绝对的处置权,可以对妾进行卖、赠。
六、妾所生的子女,一律以妻为嫡母,就是亲生目前,做妾的,只能算是代替正妻怀孕。有些网文写的庶出的子女逆袭,看着爽爽就好,其实这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红楼梦》里,有三种身份:二房、姨娘、通房丫头。这三个身份或者等级都可以统称为妾。只不过,地位上,会略有高低之分。
最高的一等自然是二房,二房和男子结亲,也要烧纸马、拜天地,同娶妻的礼仪相同,和丈夫的关系也算是夫妻,与正妻之间可以以姐妹相称。所以,二房的角色接近先秦时期的媵。即使如此,二房仍然是奴隶,红楼梦里对于尤二姐丧礼规格的描写,就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等的是姨娘,他们虽然被更下等的仆人尊称为“姨奶奶”,但真的遇到事情,即使是底下的仆人,也不怕招惹了姨娘,红楼梦里就有这样的桥段。
最低一等则是通房丫头。她们与男子仅仅属于同居关系,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人身自由,可以随时被用来买卖和赠予。古代文人赠送小妾是非常随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