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4 10:41:12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历史开讲#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宋朝也在这代君王之时达到全盛。期间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仁宗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历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
前因仁宗即位后的前十年多时间是刘娥太后垂帘听政时期。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从真宗手里接班时,北宋帝国在王钦若、丁谓等几个奸佞大臣的怂恿和把持下,到处充斥着假造的祥瑞和迷信的氛围。赵祯当时只有十三岁,真宗遗诏由刘太后“权处分军国事”。天圣元年(1023年),朝廷改元“天圣”,暗含“二人圣”之意,北宋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政治格局。赵祯命将真宗假造的天书祥瑞一同埋葬,表明要在治国理念上实现拨乱反正。十年中,母子二人既有斗争,又有合作,励精图治,苦撑危局,使政局、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得到复苏,可以说是挽大厦于将倾。
明道二年(1033年),仁宗开始亲政。仁宗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他封孔子后人为 衍圣公,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一度贤相诸多,君子满堂。寇准、王曾、 晏殊 、 鲁宗道 ,以及范仲淹 、包拯、富弼 、狄青 、欧阳修 、王安石,还有被仁宗朝简拔或科举入仕的“ 三苏 ”、沈括 、米芾等,都是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和读书人的楷模。
文化实现了繁荣,散文“唐宋八大家”中除去唐的韩、柳两人,其他六个都活跃在仁宗时期。作为诗末的宋词在晏殊、柳永、范仲淹、苏轼等一大批词人的推动下发扬光大,打造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的翘楚地位。而说书、小说、杂剧等文学形式也得到了萌芽和发展。
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仁宗朝有三个得到了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火药的发明推动了火箭、突火枪 、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发挥了作用。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使宋朝拥有当时世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毕升的活字印刷术问世后,使宋代大量的典籍得以保留。还有王惟一发明的针炙铜人,完善了中医针灸体系。
哲学领域流派纷呈,为现代中华国学打下的坚实基础。二程提出的“天理”命题,为沉闷的哲学界吹来了一阵清风,同时也为赵宋为何受周禅,以及建立封建统治秩序提供了理论支持。王安石提出了实学理论,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他后来的变法提供了理论指导,储备了干部队伍。
经济是衡量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最重要的指标。经济包括一个国家各个行业的各个方面的水平。仁宗盛治时期,宋朝的经济水平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鼎盛,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宋朝的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方面,宋朝推行了“保田法”,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引进了新的农作物,如水稻、棉花、甘蔗等,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品种。宋朝还发展了灌溉工程,利用水力机械,如水车、水碓、水锤等,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宋朝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工商业方面,宋朝实行了“市易法”,放松了对工商业的限制和干预,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宋朝的工商业分工日趋细化,形成了各种专业化的行会和商会。宋朝的手工业也十分发达,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产品,如丝织、陶瓷、造纸、印刷、造船、冶金等。宋朝的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和集镇。宋朝还与外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茶马古道。
财政方面,宋朝实行了“两税法”,将原来复杂繁琐的各种赋税改为以田亩为基础的租庸调和以人口为基础的丁税。这样既简化了税收制度,又减轻了百姓负担,又增加了国家收入。宋朝还创造性地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以解决铜钱不足和流通不便的问题,对于世界经济和金融史的贡献不可低估。宋朝还设立了三司使等财政监察机构,加强了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总之,“仁宗盛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明、富强、繁荣的时期,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