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6 12:55:57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1931年10月6日,加拿大皇家骑警飞行员威廉·米勒在北极圈上空执行常规巡航时,突然发现阿拉斯加诺姆港的冰封海面上漂浮着诡异红光。当他压低飞行高度,眼前的景象让这位经历过北极风暴的老飞行员浑身发冷—。
素材来源于网络
那是一艘本应沉没在海底的贝奇摩号货轮,此刻正裹着冰甲在海上漂移,甲板上赫然垂落着一条猩红色的丝绸婚纱,在零下50度的寒风中猎猎作响。
贝奇摩号货轮,这艘令无数航海者闻之色变的幽灵船,最初却是以"北极开拓先锋"的荣耀身份启航。这艘船1921年建造于瑞典,配备当时最先进的蒸汽轮机系统,船体采用双层强化钢板,被加拿大哈德逊湾公司寄予厚望。但在它服役的第十年,命运在1931年9月24日发生了诡异转折。
货轮最后一次满载毛皮驶离温哥华港时,大副约翰·康奈利在航海日志中写道:"锅炉运转异常,压力表指针总在临界值颤动"。这个细节被后来调查的加拿大运输安全委员会(CTSB)认定为事故前兆,但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将成为二十世纪最离奇海难的开端。
当货轮行至北纬69°海域时,突如其来的极地风暴裹挟着直径两米的冰雹砸向甲板。更诡异的是,根据后来打捞的船钟记录,气压计在3小时内从1013百帕骤降至912百帕——这种气压变化速度远超正常极地风暴的30倍。全船52人在密封舱内经历了地狱般的72小时,厨师乔治·麦金农在遗落的日记本上写道:"冰层正从船舱内部生长,我们听到钢板撕裂的哀鸣"。
素材来源于网络
10月1日清晨,船长艾德温·康沃尔做出了弃船决定。但幸存水手威廉·詹姆斯在1933年的证词中透露惊人细节:"撤离时我们看到货舱里的2000张北极狐皮全部变成了血红色"。这个描述在2016年加拿大考古学家利用深海探测器拍摄的货舱画面中得到了印证——摄像机捕捉到了大量赤色毛皮。
弃船后的贝奇摩号开始了长达38年的幽灵漂流。它像被诅咒的活物般在北极圈游荡,先后被目击17次:
首先是1933年3月,因纽特猎人发现它桅杆上悬挂着冰封的船长制服。1947年的第二次目击发生在极昼期间,苏联破冰船曾六次尝试拖拽,钢缆全部诡异断裂。1962年9月,美国科考队与贝奇摩号发生“亲密接触”,据称登船时记录到的船舱温度竟达21℃,而外界则是-45℃。
最骇人的是1969年9月那次目击:阿拉斯加海岸警卫队在雷达上发现它以8节速度逆流而上,当直升机追踪至巴罗角时,却见整艘船笼罩在绯色极光中,船尾甲板赫然立着个穿婚纱的人形冰雕。
素材来源于网络
这条贯穿幽灵船传说的猩红婚纱,其来历直到2018年才被揭开。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档案库新解密的1912年《育空地区婚庆登记簿》显示,船长康沃尔曾在1929年与未婚妻艾琳·麦克雷秘密订婚。但艾琳在婚礼前夜离奇失踪,只留下未完工的猩红嫁衣——正是后来反复出现在幽灵船上的那件。
超自然现象研究会的克莱尔·沃森博士指出:"婚纱的猩红色来自北极特有的石楠属植物,这种植物汁液遇铁会氧化变红,因纽特人用它制作死亡预言。"巧合的是,科考队在船体锈蚀处检测出大量该植物色素残留。
素材来源于网络
对于贝奇摩号的超自然现象,科学家提出多种假说,目前主要有三种具有代表性:
地磁异常说:船体钢材因极地强磁场产生记忆效应(麦吉尔大学2015年实验)可燃冰扰动:海底甲烷泄漏形成上升流推动船只(NASA极地观测数据)光学幻象:极地大气折射造成的海市蜃楼(挪威特罗姆瑟大学模型)但所有理论都无法解释三个核心谜团:为何每次目击都伴随血色婚纱出现?船舱为何能保持常温?雷达信号为何时有时无?
素材来源于网络
冰海深处的死亡终章
《环球科学》2021年特别报道:2019年9月,加拿大海洋勘探局宣布贝奇摩号残骸最终沉没在波弗特海沟。但打捞出的船钟显示其停摆时间定格在1931年10月1日03:15——正是当年弃船时刻。当考古学家试图读取黑匣子时,录音设备只传出持续的女声哼唱,经声纹比对竟与1929年艾琳·麦克雷的教堂唱诗录音完全吻合。
如今站在诺姆港的瞭望台,或许还能在极光漫天的夜晚,听到海风中隐约传来的蒸汽轮机轰鸣。那件血色婚纱究竟承载着怎样的执念?船体内部持续38年的温暖,是否真如因纽特传说所言,是未亡人用灵魂点燃的生命之火?当科学解释与超自然现象界限愈发模糊,贝奇摩号留给世人的终极疑问始终在北极冰原回荡:究竟是我们解构了神秘,还是神秘驯化了我们。
本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理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