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玉鼎真人的三个徒弟是谁,中国神仙体系简介

更新时间:2025-05-08 10:00:39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中国神仙体系,每集一个人物。讲述天庭、人间、佛道几百位大神的前世今生和传奇故事。

中国神仙体系,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文化传承。但是大多数人都理不清这个庞大的体系。那么我们的神仙体系中,究竟谁才是最早最厉害的人物呢;混沌初开时都诞生那些大神;太上老君是谁的化身;元始天尊是不是盘古;他们和女娲娘娘是什么关系;燃灯道人为什么又叫燃灯古佛;如来佛祖是怎么来的;南海观世音的前身是谁;菩提老祖为什么收孙悟空为徒;嫦娥和后羿之间为什么还有个天蓬元帅,没有玉皇大帝之前谁在管理三界;佛教和道教是怎么产生的,他们都有什么关系。

修仙之人没有七情六欲,为什么又发生了那么多的爱情故事。在道教众神里的三清六御、五方五老、三官大帝、四大天王、四值功曹、四大天师、四方天神、四渎神龙、四大元帅、五方谒谛、五炁真君、五岳大帝、五斗星君、六丁六甲、南斗北斗、八仙九曜、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将、九司三省、五方鬼帝等都是那些神,他们都负责那些事情。在西方佛教中的三世佛、四大金刚、五方佛、八大菩萨、十八罗汉、十八伽蓝、二十诸天等都是那些人。中国神话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西周天子、君权神授,到普通百姓创作的各类光怪陆离的文学作品,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神秘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然而很少有人能弄得清,而这个庞大的诸神体系,是经过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完善提炼而成,有史书记载,有诗文相颂,如山海经、诗经、道德经、搜神记、神仙转、续仙转、列仙传等都有清晰的记载;文学名著封神演义、淮南子、西游记、白蛇传等都有精彩的解说。不仅这些,许许多多的文学古籍、传说故事、电影电视等,多多少少都有关于神仙体系的演绎。而这个体系,也是我们这个民族作为精神寄托的文化产物。

中国神话体系与西方神话世界不同,中国神话体系显得错综复杂。而西方神话世界以宙斯为神王,统领所有神灵,如海神波塞冬、战神雅典娜、光明神阿波罗等,都是宙斯的亲属或后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神灵家族统治秩序。而中国的神话世界中,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者,由于教派林立、民族众多,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诸神体系,总而言之,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神仙体系,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宇宙体,要想把南方楚神话中的东皇太一神系;西方昆仑中的西王母神系;东方蓬菜岛的三神山体系;中原开天辟地神系,以及中国道家、佛家神学文化体系等,梳理得明明白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经过好多年的努力,和对这个神仙世界的痴迷,我们结合较为普遍的神话传说,将中国传统神话世界一一进行梳理,分享给喜欢这个体系的朋友。

以中国神话体系发展史而言,中国神话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发展至今最终形成多种类型神话划分体系:

上古神话体系。

上古神话体系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历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同时,也是巫医文化发展到鼎峰及开始没落的历史阶段。

盘古创世、女娲补天造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共工祝融、三皇五帝、神农氏尝百草、刑天传说 等等著名神话构成体系。这些神话体系,其本身并不是单单是神话,而是详细生动的记述中国古代先民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上古神话体系是中国神话发展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真实写照!总之,后世所有神话体系的出现,都受上古神话体系的影响!关于上古神话体系最权威的记录典籍,是有上古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之称的《山海经》。

人造神话体系。

老子得道、八仙过海、钟馗捉鬼、妈祖传说、狗咬吕洞宾、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耀十都、四大神兽等著名神话构成的神话体系。我们中国人类社会,自古就有造神传统。如老子,本来是一个洞察先机的大智,但因不被当权者所用而辞官西出函谷,遇尹喜传《五千言》,也就是后世所谓的《道德经》,被后人尊为三清之一、道教源祖。其殊荣无人可比!张三丰在活着的时候,就被永乐皇帝下旨塑像立庙供奉,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总之,中国人的造神运动,是从乡间到庙堂的运动!一些学术流派不仅是参与创造者,有的其本身就是神话的主角。不过,人造神有一个特点:正直聪明,死而为神!

老子《五千言》,是针对春秋时期诸侯势大而周天子势微,不被诸侯尊敬而写的治国良策,这在当时属于正。张三丰有“以单拳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的记录,这在当时不仅是正,简直就是战神附体。所以他们可以被人尊为神神!

民间神话体系。

天仙配、白蛇传、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吴刚伐桂、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愚公移山、济公、除夕传说、十二生肖传说、日月潭传说等著名神话构成的神话体系。这个类型的神话体系,有一个特点,其灵感源于上古神话体系,但是,却是通过在民间流传时得以完善。凡夫俗子、文人学士、学术流派、政治统治团体及宗教团队,都有参与。

小说神话体系。

哪吒闹海、大闹天宫、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劈山救母、封神演义、宝莲灯等著名神话传说类的文学作品所构成的神话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神话体系的创造者凌驾于神话体系之外,以个人的构思,带给大众一个绚丽多彩的神话世界,并使人深信不疑!其中最著名者,则是以《封神演义》为代表,它不仅叙述了成神的过程,同时也影射讽刺了人造神话这一行为!在《封神演义》神话体系中,明确叙述了另一种人造神的方式。不过,这与人造神话体系中的人造神是不同的!人造神话体系中的人造神,是正直聪明,死而为神!而《封神演义》神话体系中的人造神,是杀人封神!杀人者,把被杀的对象封为神!是不是很讽刺?

可以说,中国神话体系构架的完善和定型,小说神话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四大神话体系,是以上古神话体系为源头,又各自发展成一种独特的神话体系。四大体系互相矛盾,但又互相成就,最终发展成现在我们所熟先知的神话体系。不过,现在不是终点!至于中国神话体系最终会发展成什么状态,已经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了解和掌控的。

按信仰人群划分的神仙体系:

佛教

1、佛教是一种源于古印度的宗教,以释迦牟尼佛(又称佛陀)为创始人,其教义以“四谛”、“八正道”为核心,强调人们通过自我觉醒、修行、慈悲为怀、舍离恶行等方式,追求解脱生死轮回,实现涅槃的境界。佛教在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都有广泛传播,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

2、佛教是以释迦摩尼佛为核心

民间常见的神仙主要有:

(1)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等佛。

(2)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萨等菩萨等菩萨

(3)十八罗汉等罗汉

(4)达摩祖师、济公等高僧也是佛教中备受尊敬的人物。

(5)二十诸天、四大天王、天龙八部、护法金刚等护法神

道教

1、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起源于古代的自然崇拜和巫术,后经过不断发展演变而成。道教的核心信仰是“道”,即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从而超越生死轮回,获得永恒的生命。道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重要的贡献。

2、道教的最高神灵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等三清。

此外的神灵有:

(1)三十六重天中的重要神明

(2)北斗、南斗、东斗、西斗、中斗以及二十八星宿等星神

(3)人间福地和海外仙岛中也有一批神灵。其中最重要的是十洲三岛:生洲、祖洲、长洲、炎洲、流洲、凤麟洲、玄洲、元洲、聚窟洲、瀛洲和昆仑、方丈、蓬丘三个海岛。

(4)道教高道得道飞升也形成一批神灵。

(5)道教还吸收了不少民间神灵,如雷公、风伯、关帝文昌、门神、灶神、城隍、土地、妈祖、瘟神、蚕神、药王、财神等。

民间信仰

1、民间信仰和正统道教有所不同,其中最高的神是玉皇大帝,其他神明如元始天尊、西方佛祖等也被尊为神灵。

2、三教合流、万神融合是民间信仰典型特征。例如,二郎神和财神赵公明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神明的起源复杂,但最终形成了一个庞杂的体系。

3、民间信仰的这些神明与明代的一些宗教神谱有关。例如《搜神广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增补搜神记》等。

4、民间信仰的这些神明还受到了《封神演义》等小说的影响。

5、在民间信仰中,佛教和道教也相互融合,构建了一个地府世界。

上古神话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盘古和女娲是创世神灵,被认为是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祖先。此外,伏羲、神农、黄帝、轩辕等被神话的华夏早期部落领袖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于民间信仰的神需要知道的是,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作品对民间的神灵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等。

我国的古代神话体系中各位神仙互相之间的恩怨情仇错综复杂,相比西方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诸神来看,我们的体系确实是极为混乱,这就导致了我们一般人很难完全的了解。今天小编整理了中国神仙体系的基本架构及主要事迹,与大家共享,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因我国的神话体系起源于上古部落传说,后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期间柔和进了佛教、拜火教等各种外来宗教的因素,再经过各种本土宗教,特别是道教的发扬光大,最终基本形成于明朝中后期,主要集大成的著作有耳熟能详的《封神演义》、《西游记》、《列仙传》等等。小编就从上古众神开始慢慢道来。

一, 上古创世双神

1、 盘古大神

盘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是天地混沌之时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巨人,醒来后用巨斧劈开天地,其体形随着天地扩张而膨胀,死后躯体分解,变成世间万物。盘古躯体虽然死了,但是元神一直存在,后来转世为元始天尊,这个下边再提。

2、创始元灵

宇宙诞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灵,灵窍初开,渐具神智。先于盘古出现于宇宙,与盘古一起被称为创世大神。同时,他也是我国神仙体系中所有神仙的初代祖师,如果说他仅凭一己之力创立了人、魔、仙三界也不为过。

光看他教出来的四个徒弟就知道创始元灵的伟大了。他利用创世神器的无上灵力,分别传授给四个徒弟一门修行的法门:大徒弟鸿钧老祖,二徒弟混鲲祖师,三徒弟女娲娘娘,小徒弟陆压道君。

二、 下面我们从这四位高徒的传承系统进行分析开来

(一)、鸿钧老祖

鸿钧老祖门下有三位徒弟及一位书童,个顶个的都是祖师级别的大神。

先说这三位徒弟,也就是后世所称的“三清”,大徒弟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二徒弟元始天尊、三徒弟灵宝天尊通天教主,三位分别创立了三个教派。而那一个书童就是——玉皇大帝。

1、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他的法力位于“三清”之首,创立并掌管“人教”, 曾三次下山帮助阐教力退截教众仙。也曾一气化三清,战败过通天教主。日常工作就是协助玉皇大帝处理天庭事务。

虽然法力高强,但徒弟野史最少,只有两个,一是玄都大法师,另一个是度厄真人(哪吒父亲托塔李天王的师傅)。

⑴、玄都大法师

被认为是内外丹道都悟性极高,得传法宝“八卦紫金炉”, 因立下大功德,所以被玉帝封为妙乐天尊。

⑵、度厄真人

西昆仑的散仙,原冀州大将郑伦和原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师父,住在“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有仙家法宝“定风珠”。主要功绩和贡献就是借定风珠给散宜生和慈航道人,帮姜子牙破了十绝阵之一风吼阵,并破了截教菡芝仙的风袋。

2、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即是盘古元神的转世大神,创立了“阐教”,法力高深。也是收徒最多的一位,他的徒弟们有个特点,基本都是人类或者小神通过勤奋修炼,普度众生,最后修行圆满成为地位比较高的神仙,这与三师弟通天教主的收徒标准截然不同。

他所收弟子众多,不仅有以“玉虚十二门人”为修行最圆满,另有姜子牙等好几位有重要影响力的徒弟,他们分别是:

⑴、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

也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代表了智慧。经常协助正义的一方降妖除魔,最有名的徒弟就是哪吒的大哥—金吒大太子。

⑵、普贤真人——普贤菩萨

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有徒弟木吒。

⑶、慈航道人——观音菩萨

同样也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于水火。没有徒弟,只有座下两位童子跟随左右,红孩儿和小龙女。

⑷、惧留孙——惧留孙佛

独门绝学为地行术,有镇洞法宝“捆仙绳”, 曾被截教的龟灵圣母所追,遭三霄仙子用混元金斗擒拿,困入九曲黄河阵削了三花五气。有徒弟遁地高手土行孙。

⑸、玉鼎真人

道场在玉泉山金霞洞。镇洞之宝是“斩仙剑”。 曾协助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大仙攻破诛仙阵,又在姜子牙被困瘟神之阵时及时到来,令徒弟三眼杨戬到火云洞见神农,从其手中求得解药,解救三军于痘疹之瘟。

⑹、太乙真人

是清微教的教主,修为高深仙法高强,曾协助武王伐纣。有徒弟哪吒三太子,另有徒弟杨宗英(杨家将杨七郎之子)。

⑺、赤精子

即所称的仙人宁封子,掌管火事,是为火神之一。修行于太华山的云霄洞,镇洞之宝是阴阳镜,可以将照到之人杀死或复活,有徒弟为商纣王的二儿子——殷洪。

⑻、黄龙真人

据记载坐骑为仙鹤,他的道场在二仙山的麻姑洞,没有徒弟,也没有法宝,也没有参与任何斗争,就是说除了这个人几乎没有任何记载。

⑼、灵宝大法师

也是一位实际上的“三无仙人”, 不过悟性、根行、法力也都属中上乘,从错杂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至少高于黄龙真人。

⑽、广成子

上古大仙,黄帝曾专程去拜访他,并拜广成子为师,问其治国之术。另有徒弟商纣王长子——殷郊。

⑾、道行天尊

法宝为降魔杵、盛粮的宝斗,门下弟子有韩毒龙、薛恶虎、韦护(韦陀菩萨)等。

⑿、清虚道德真君

自称炼气士,道场为青峰山紫阳洞,座下收有两名弟子:黄天化、杨任,侍童为白云童子。曾救黄飞虎出等众出五关,大破截教红水阵,杀王变天君,助武王伐纣一臂之力。

⒀、南极仙翁

道教著名的神仙“寿星老人”,“南极星君”常有鹿、鹤二童为其役使,有徒弟白鹤童子。

⒁、云中子

一开始时想除掉苏妲己,赠给纣王一把自己削的松木剑除狐狸精,可惜被纣王烧了。收有徒弟雷震子。

⒂燃灯道人

阐教的副教主,在阐教中地位仅次于元始天尊。徒弟有三元李靖和金翅大鹏雕。

⒃、姜子牙

封神榜的主要缔造者,被派下山辅佐明君周武王姬发反商伐纣。相传转世为兵家大师孙子,有徒弟龙须虎等。

2、 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他的门人弟子最多,但大多都是虎豹熊蛇等非人类生物修炼所成,滥竽充数的居多。

不过仔细算来,他的徒弟们之中也有很多为玉皇大帝治理仙界做出贡献的。这就有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普天星相等众多门人弟子位列天庭公务员队伍之中。

只因耳根子比较软,听信不良徒弟们的谗言,所以在姜子牙助周灭商的过程中多次进行无端阻挠,最终还是被他的师兄们及众仙合力击败。

3、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法力并非《西游记》中描述得那么弱,有事就呼叫如来佛祖前来救驾。玉皇大帝作为鸿钧老祖的书童,成仙的条件也是极为苛刻,总共历经1750劫难,每一次劫难48000年,最终修成正果,成为仙界最高的行政长官。

(二)、混鲲祖师

据记载,混鲲祖师作为创始元灵的二徒弟,法力无边。弟子无数,什么蟒牛蛇兽、蛟鹏狮猴,资质各异的生灵都是来者不拒,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最有名的两位徒弟就是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二位一起创立了“西方教”,并分任大、小教主。

1、接引道人

毕生潜心学习老君之法,本体去世后元神化身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一日,悉达多王子独自坐于一棵菩提树下,竟突然功法圆满,悟得大道,世人皆称其为“佛”,又尊其为释迦牟尼尊者。这个“西方教”也即是印度传入的佛教是了。

接引道人最后成为西天如来佛祖,法力极高,是各类神话传说中不可或缺的神仙角色。座下有108罗汉、徒弟有魔王阿依纳伐、金蝉子唐三藏以及阿难、迦叶。

2、准提道人

也就是所说的西方妙法祖菩提,菩提祖师,西方二圣之一。主要事迹就是收了孙悟空为徒,传授给他七十二变和筋斗云,让其去搅乱三界,这才发生了后来所有的事。

(三)、女娲娘娘

作为创始元灵的三徒弟,法力自然高强无边,但女娲生来人首蛇身模样,生性孤僻,但其胸怀广大,素有悲天悯人之心。主要功绩有两个:一是人类的创造者,在创世之初,女娲利用黄泥造出了各个阶层的人类,使天地之间有了灵气。二是西方天穹在共工与祝融大战后被破坏时,亲自炼烧红、黄、蓝、白、黑五彩灵石,以无上道法补天,天地终于重归平静。

(四)、陆压道君

作为创始元灵最小的徒弟,也是最被师傅喜欢的徒弟。不过相比于以上三位师兄师姐开宗立派开天辟地的成就,陆压道君生性闲散,习惯于云游四方。不在三教中,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自自在在散圣仙。

但是其法力依然高强,仅有的一次战斗记载,陆压道君受托出场对付赵公明的凡人体。在取得赵公明的生辰八字之后,都不需要照面,陆压道君仅在万里之外做法,就直接要了赵公明的性命,促使赵公明修炼成仙,最后成为文财神。

决定写这篇神仙体系文章之时,我深深的倒吸了一口气,原因就是多且杂。通过查阅无数资料,发现我国的神仙体系不仅“组织机构”庞大,而且“人员”构成杂乱,乱就乱在多部著作叙述不一,比如《列仙传》跟《历代神仙通鉴》中的神仙名讳及职务就有许多不同,我们熟知的,《西游记》跟《封神榜》中的个别神仙及来历也大相径庭。但是在这种相对混乱的体系之中,我发现还是有一条被较多人公认的主线的。在这条主线上,著作表述的不同往往只涉及神仙具体生平,亦或是其弟子有哪些罢了。因此我们可以避开细枝末节,来把这条“中国神仙体系主干”捋清楚。

要捋清,就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表述要通俗,要让各位看官一看到某一个名称,心中就有大体印象。比如王母娘娘全称“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 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我们要是每位神仙都拿出这样所谓严谨的名讳来表述,我估计读者看到第二个就跑了。而民间的称谓既通俗又具备饱满的含义,所以我们能用俗称的不用全称;第二点要做到公认性,公认不代表每个人都认可。由于我们的神仙体系中包含了太多古代文化元素(后面会讲到),因此这种糅合中难免有多种说法,而我们只讲被认可较多、流传度最广的体系主干;最后一点要做到结合名著,因为具象很重要,也许你之前没听过一个名字,但一说起名著很多人都看过,就算没看书,大多数也是看过电视剧、电影的,会有一个大体的形象在脑海中,这样当提起某个神仙的时候,就更容易理解了。

其实《西游记》成书比《封神榜》还要早,吴承恩比许仲琳大63岁。不过这两部书均为历代神话故事流传至明朝汇总的成果,而且西游记在元朝的时候也有成品书,算是个“初级版本”。如果要论起历代流传的这些故事,封神榜就要早多了,不仅以商周交替为故事主线,且成体系的著作在宋朝就已经大量出现,如《武王伐纣平话》、《商周演绎》、《昆仑八仙东游记》等等。中国神话故事根据流传的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段,既先秦神话、秦后神话及明清神话,而三者又根据时间顺序对前者有继承关系。

先秦神话构成了整个中国神话体系的“金字塔尖”,既最上层的灵、祖、君、皇、帝等均已出现,后世新增的神话人物多流传为这些始祖的后代或徒弟;秦至元的神话体系中基本把所有”天官系统“搭建完毕,这是一套类似于封建世俗管理体制的神仙“班子”;而明清神话由于封建集权制度到达顶峰,已经无法或者很难再对“上层神仙”做新的故事开发,只能从小处着眼,于是妖、魔、鬼、怪的故事开始大量开发出来。

先秦神话由于处在文明的初级阶段,人类是怎么来的、世界是怎样形成的、那些奇怪的自然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解释,都落到了那时人的头上。因此当时创造出来的神话人物多为“开天辟地”型的始祖人物,解决的是人类的终极问题。

到了两汉及后来的各朝,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早已有之却不成体系的本土道教也开始着手完善自己的信仰体系。而自秦以后的民间神话就是将佛、道糅合在一块,上层加上那些“创世神”、下层加上神鬼妖狐之类的做反派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神话体系。而这套体系也为诸如《西游记》之类的神话著作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具体说一下这套体系中的诸神。在《西游记》中,我们往往感觉玉皇大帝就是天上最大的官、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至高存在、观音菩萨总是涉及具体事务、太上老君很像是玉帝的宰相。这些感觉也对也不对,比如玉帝,他确实是天上最大的官,但不是仙界最大的神。接下来我们就用最直观的叙述方式,自上而下的聊一下各位神仙的地位及互相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出场的各位有神有仙,仙比神级别大,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统一称为神。

话说诸神体系中唯一至高无上、没有与之并列的“第一神”是创始元灵。宇宙诞生之初,就随之有一个先天混元元灵,且无意中得到了造化神器,经过不知几世修行后道法得成。创始元灵具备无上的灵力,专修“清灵空明”四门“玄气”。这一位仅作为所有混沌的发端,并没有什么奇人异事流传坊间。

创始元灵一共有四个徒弟,分别是鸿钧老祖、混鲲老祖、女娲和陆压。这四位分别从师傅那里学习修不同的”玄气“。里面我们最熟悉的是女娲,她主要修行的是“玄空气”,主要功绩是创造了人类;而陆压主修的专业是“玄明气”,是四位中故事最少的,因为他一直隐居于北海;我们需要着重介绍的是大师兄鸿钧老祖和二师弟混鲲老祖。

话说鸿钧老祖主修的是“玄青气”,门下有三个徒弟和一个书童。三位徒弟并称“三清”,大徒弟道德天尊、二徒弟元始天尊、三徒弟灵宝天尊,三位分别创立了三个教派。而那一个书童就是——玉皇大帝。

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他创立的是——人教。主要功绩有两个,一是在封神榜中战胜扶持人间商朝的截教,另一个便是辅助玉皇大帝处理紧急事务。太上老君又称太上道祖,曾托老子肉身下凡布道(注意不要弄反了,不是老子修道成仙后成为太上老君),是为道教的最高领袖。但徒弟最少,只有两个,一是玄都大法师,另一个是度厄真人(哪吒父亲托塔李天王的师傅)。

元始天尊创立的是——阐教,主要功绩是托盘古身躯开天辟地。元始天尊徒弟无数,阐教为三教中势力最强,其中修行最好的12个徒弟并称“十二金仙”。既然热门电影《哪吒之魔童出世》中涉及到过,那么我们就将“十二金仙”都列举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惧留孙佛、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灵宝大法师、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赤精子和广成子。而且元始天尊还有个女儿,后来被称为——王母娘娘。

灵宝天尊就是通天教主,他创立的是——截教,是鸿钧老祖最为宠爱的徒弟,没有之一。鸿钧曾将诛仙剑等几乎所有宝物以及法阵都传给了通天教主,使得他有“重开天地”的本领。截教与元始天尊的阐教是宿敌,而太上老君又站在元始天尊一边,因此通天教主曾与两位师兄大战过,由于其中一个弟子的背叛而没有打赢,恼羞成怒的通天教主打算重开天地,结果被师傅阻挡并关了禁闭,到这个时候师傅依然不忘批评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两句。截教门下弟子也非常多,包括了:雷公、电母、二十四星宿等等。

再来看鸿钧门下这位书童。话说除了创世的那几位师徒外,神仙序列里因为三大教的存在,以及后面我们要聊到的鸿钧师弟混鲲老祖门下的众弟子,神仙总数庞大,需要一个管理下级神仙和下层世俗世界的“管理机构”。像这种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的机构,专心修炼的”老祖们“是不会有心去担当的,于是鸿钧老祖就派书童去负责,是为玉皇大帝。有些人一看到“昊天上帝”这四个字感觉好厉害的样子,往往错误的将这个名称用在至高无上的创始元灵身上,其实“昊天上帝”只是玉皇大帝的另一个称谓罢了——“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好了,关于创始元灵大徒弟鸿钧老祖一系的基本情况就是如此。当然三教中的弟子们还有弟子,比如文殊的弟子有金吒、普贤的弟子有木吒、太乙真人的弟子有哪吒、玉鼎真人的弟子有二郎神、惧留孙佛的弟子有土行孙等等等等。我们只聊这一体系中的主干,其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创始元灵的二徒弟混鲲老祖一系的情况。混鲲老祖就两个徒弟,但地位在诸神中都非常高,因为他们的名字里都有个“祖”字,一个是如来佛祖、一个是菩提老祖。如来不必说,其门下多为弟子而非徒弟,因此你不会听说某某某的师傅是如来。而菩提老祖就是孙悟空的师傅,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孙悟空从山里找个神仙“老头”学的神通就足以战胜天庭的原因了。而只有如来能治得了它,因为如来正是孙悟空的“师大爷”。

菩提老祖在《西游记》中只开头出现了几次,存在感并不强,但是一提起这个名字往往让人联想到《大话西游》中的形象,而且是由《大话西游》导演亲自扮演的,由于剧中情节搞笑又悲催,因此给我们留下了“好玩”的印象。其实菩提老祖是所有诸神中唯一的“全能王”,他代表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大融汇、大贯通。菩提给徒弟们开讲的时候往往是:“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也就是说菩提是为儒释道三家合一的真正高人。

好了,这一体系的发端和主干都聊完了,“枝叶”部分我们以后再聊,这里单点一下那个特殊的管理机构——天庭。可以说天庭是由鸿钧老祖示意组建的,是由“三清”一起在斗争中策划的。总负责人是玉皇大帝,“三清”虽然与玉帝同级,但鸿钧不仅派“三清”组建天庭,在天庭成型后还让他们辅助玉皇,目的就是为了能把神仙体系管理的更好。这里说的是辅助,不是服从,因此像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这样的人物,玉皇大帝只有尊重和商量的份儿,没有下命令的权利。而且不光玉帝和老君是平级,如来和菩提都是老君师叔家的徒弟,也是平级。所以才会有《西游记》中玉帝与如来平起平坐、互相尊重,菩提隐居山中,不让孙悟空曝出师傅名讳的情节。

加入天庭的神仙被称为“天官”,”神力资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阐教和截教的弟子,一部分来自人类修仙。阐教和截教的弟子是通过下凡分别协助西周和殷商的战斗中,牺牲立功而进入天庭的,如元始天尊的徒孙雷震子和哪吒等;人类修仙进天庭的多是秦朝以后的历代神话人物,是在民间宣扬真善美的过程中弘扬出来的,如八仙、六丁六甲、五斗星君、四大元帅、九司三省等等。

其中姜子牙比较特殊,身为元始天尊的徒弟,又非“十二金仙”成员,是“组建天庭计划”的核心实施者。因为鸿钧老祖除了让“三清”策划外,只指派一个光杆司令玉帝,而姜子牙的任务就是充实天庭的班底,并通过合理的”神事任命“,使得天庭能够正常运转起来。完成任务后的姜子牙封完所有天庭神仙后,却没给自己留位置。由于“榜单”是早就拟定好的,不能随便增加位置。而且像姜子牙这种级别,既不能高于与师傅元始天尊同级别的玉皇大帝,又不能封一个比其他神仙更小的官,因此师傅给了他一个“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绝对地位,使其虽不能位列仙班,却可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最终被封到人间的齐国。

天庭的运作机制跟封建王朝的机构设置很像,也有中央各司其职的天官和下界分管四方的神仙。包括了地上的五岳大帝、海里的四海龙王以及地府的十殿阎王。其中五岳大帝就是根据凡间五岳的方位来划分的。包括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和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五岳的五位大帝都是一家人,其中东岳大帝地位最高,他是其他四岳大帝的叔叔。

好了,从诸神的关系到创世神们策划了天庭都聊完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创始元灵的四个徒弟中,第三、四位的女娲和陆压出自先秦神话,一个代表了出世神、一个代表了隐世神。一个寄托了先人思想中神能创造万物的想象;一个寄托了神看不见摸不着、远离尘世的想象。而排第一位的鸿钧老祖一系,基本为自秦以后的道教崇拜体系,而且无论正反派均出自这一系之中。而排第二位的混鲲老祖一系以及鸿钧的徒孙“十二金仙”,更凸显了佛教、道教通通被民间整合到神话当中的现象,混鲲就两个徒弟,一个佛祖、一个老祖,“老”是道教的常用字,而且“十二金仙中”有四位是佛教人物。

其实我们的祖先想象出如此丰富的神仙体系,所有神仙都是拥有超自然力量的生命体,并且想象出”神仙七大“、”十胜十德“等神仙专用道德准则去规范诸神事迹的发展方向,都是寄托了人们对于解决世间难题的美好愿望的。无论是有病不能医、有劫不能渡、有自然现象不能解,都会诱发人们的思维转向寻求”虚空“的帮助,而这也恰恰是古人在面对困难时缓解焦虑的主要途径,以及对于他们无法把控事物的终极解释。

以上就是明朝中后期形成的中国神仙体系中的主要架构,由于其中神仙关系错综复杂,小编也只是做了一个主干的总结介绍罢了。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还请指正。

中国神仙大全,中国神话重要神仙一览表

一、天尊天帝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1、三清:

(1)元始天尊

(2)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3)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2、六御

(1)中央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实职实权,位居三清之下,群仙之首,总执天道之大神,统御万天

(2)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职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统御日月万星。

(3)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即南极仙翁,统御万灵。(俗称寿星)。

(4)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统御万类(民间称为太乙真人,妙真道的主祀天尊,类似佛教中观世音菩萨)。

(5)西方太极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统御万雷。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

(6)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皇天玉帝之妻,即后土神,统御山川万地。

3、五方五老:

(1)南方南极观音

(2)东方崇恩圣帝

(3)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4)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5)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4、金母木公:统领管理男女诸仙

(1)西王母,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特别强调, 在正统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非夫妻关系,西王母比玉帝出现的早)。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俗称王母娘娘)

(2)东王公,先天阳气凝聚而成,所有男仙之首,掌管蓬莱仙岛。

二、天官星官

1、中央天宫仙位表:千里眼、顺风耳、金童、玉女、雷公、电母(金光圣母)、风伯、雨师、游奕灵官、翊圣真君、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赤脚大仙、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玉兔、玉蟾、吴刚、天蓬元帅、天佑元帅、九天玄女、十二金钗、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太阴星君、太阳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托塔天王李靖、金吒、木吒(行者惠岸)、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巨灵神、月老、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萨真人、紫阳真人(张伯端)、文昌帝君、天聋、地哑 ,

2、三官大帝:

(1)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王。每逢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民间俗称福星)。

(2)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3)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3、四大天王: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4、四值功曹: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

5、四大天师: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6、四方神: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7、四渎龙神: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河神。

8、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1)马元帅: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

(2)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

(3)温元帅: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

(4)关元帅:关羽。

9、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

10、五炁真君:东方岁星木德真君、南方荧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11、五岳: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及碧霞元君、

12、五斗星君: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13、六丁六甲:六丁为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六甲为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14、南斗六星君: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15、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

16、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17、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18、九曜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罗睺(蚀星)、计都星、紫炁星、月孛星。

19、十二元辰:子丑寅卯等

20、二十八星宿: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21、三十六天将:蒋光、钟英、金游、殷郊、庞煜、刘吉、关羽、马胜、温琼、王善、康应、朱彦、吕魁、方角、耿通、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荀雷吉、毕宗远、赵公明、吴明远、李青天、梅天顺、熊光显、石远信、孔雷结、陈元远、林大华、周青远、纪雷刚、崔志旭、江飞捷、贺天祥、高克。(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

三、地上天仙表

1、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2、蓬莱三仙: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3、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4、寿星:南极仙翁

5、女寿星:麻姑

6、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7、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8、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9、黎山老母、镇元子

10、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井海王。

11、神霄派诸神

12、紫微北极大帝

13、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14、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15、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1)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2)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16、北极四圣:天蓬元帅、天佑(猷)元帅、翊圣元帅、真武元帅

17、五方雷王:东方神运雷王严阜、南方神化雷王卓滨、西方神威雷王高辉、北方动伟雷王吴希、中央动捷雷王赵坚。

四、阴曹地府

1、北阴酆都大帝

2、五方鬼帝:

(1)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鬼门关

(2)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3)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4)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

(5)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3、罗酆六天:(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神)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

4、地藏菩萨:

(1)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2)将、臣: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

五、上古神话诸神

1、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2、创世神: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3、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4、黄帝时代的诸神: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

5、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6、炎帝的女儿: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7、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8、颛顼的后代:

(1)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2)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3)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4)人间妻子:(省略)

(5)女丑、羿

(6)鲧妻:女喜。

(7)尧:又名:放勋, 妻女皇;

(8)舜: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9)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9、三皇: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10、五帝: 通常指黄帝、颛顼、帝俊、尧、舜

11、其它--后天著名仙真表:房中之祖--彭祖、纵横始祖--鬼谷子、文始真人--尹喜、南华真人--庄子、求仙使者--徐福、茅山仙祖--三茅真君、万古丹王--魏伯阳、太极真人--刘安、诙谐岁星--东方朔、太平教主--于吉、役使鬼神--费长房、竹林狂士--嵇康、水府仙伯--郭璞、净明教主--许逊、蓬莱(都)水监--陶弘景、天师--寇谦之、情仙--裴航、扶摇子--陈抟、显化真人--张三丰(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六、西天灵山仙佛表

1、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 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1) 竖三世佛: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

(2)横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著里,提及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世佛。)

2、四大金刚: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3、五方佛:东方不动(身)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4、八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5、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6、十八罗汉: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7、十八伽蓝: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8、二十诸天:日天(又名日宫天子)、大梵天、多闻天、金刚密迹、鬼子母神、月天 (又名月宫天子)、帝释天、持国天、大自在天、摩利支天、(大)辩才天、(大)功德天、增长天、散脂大将、婆竭龙王、韦驮天(战神塞犍陀)、坚牢地神、广目天、菩提树神、阎摩罗王。

我国的神话体系中,仙、神、妖、怪、魔、鬼,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我国的神话体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鬼、仙、妖、怪、魔等等。这些神话人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今天,我们将从区别角度来探究这些神话人物之间的不同。

首先,仙。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是一种真人或半人半神的存在。他们可以自由穿梭于人间和天界之间,拥有超人的能力和长寿之得。仙可以修炼成法,也可以指导人们悟道修行。在中国文化中,仙是与道家学说有关的角色,一般被认为是独立于神的存在,其身份具有更多的神秘和高贵。

接下来,是神。神是比仙更高级的存在。在中国神话体系中,一些自然现象的主宰、万物造物的神祇、历史人物的神化等等,都是神的角色。神一般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的信仰对象。中国古代的文化中,神的躯体常常是由神兽化身而成。神的力量更加强大,可以掌控天地的变化,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人类达成他们的愿望。

然后,是妖。妖是一种有着神秘力量的生物。他们既有着人类的形态,又有着动物的特征。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妖常常是一些凶恶的存在,人们对他们充满恐惧和敬畏之情。妖魔化的精灵,口腔中根生有贯鼻的缺牙、尖牙,也会喷吐烟雾、有毒液等攻击能力,可以自由变幻形态,但在中国神话传统中,妖也有一些较为温和的存在,如美女蛇等。

接着,是怪。怪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常出现的一种神秘生物。怪往往是一些异形的存在,有着人类无法想象的形态和力量。怪的特征与妖非常接近,但他们的种类却更加广泛。在中国神话体系中,怪的角色既可以是恶魔也可以是守护神,有时还可以代表疾病和罪恶的象征。

紧随其后,是魔。魔是一种存在于人间的恶魔。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魔往往被认为是营造神话中浓烈的阴暗氛围的罪恶的来源。魔往往可以用他们的黑魔法来伤害人类,经常被描绘为黑暗中的鬼神。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些如犇牛、鬼车等等的魔,被视为人们常常遇到的可怕妖物。

最后,是鬼。鬼是一种弱于神的存在。在中国神话体系中,鬼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鬼可以在人世间流浪,也可以在人类异界居住。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鬼在很多时候都被描述为恐怖和残暴的存在,这也引发了人们对鬼的敬畏之情。

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神话体系。而在中国,各种各样的神、鬼、仙、妖、怪、魔等等,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神话世界。这些神话人物有自己的特征和角色,给人们带来了对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理解和认知。

在佛教与道教的区别?

一是产地的区别:

佛教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道教是本土的神仙,好接受。

二是信仰上的区别:

佛教讲因果:就是上辈子积德,这辈子享福;上辈子造孽,这辈子遭罪。信仰上及要求普渡众生,行善积德。

道教讲责任:就等于说祖宗积德,则子孙受到荫蔽,自己造孽,则子孙受到谴责。信仰上强调责任重于泰山。

三是世界观的区别:

佛教讲出世,悲观厌世,以现世为苦海,宣扬脱离,是一种悲情的观念。

道教讲入世,是乐观的入世态度,就是积极的世界观。以生为人之乐事,天地之大德,以现世为乐土,道教所说我命在我不在天,人可以通过现世的自我炼养,实现自我价值。

四是境界上的区别:

佛教主要是重视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及悟性,佛教信徒最终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解脱自己。

道教主要目的是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济世救人。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道教的最高境界。

除以上之外,“佛教”和“道教”还有以下的区别?

一、创始人不同:

1、佛教:创始人是印度人释迦牟尼。

2、道教:祖师爷是中国老子李耳,创始人是张陵。

二:居住场所不同:

1、佛教:修行场所是寺院,是供奉佛教佛祖菩萨的。

寺院是供奉佛教佛祖菩萨

2、道教:道教的修炼场所是“观”、“宫”、“庙”、“祠”“洞”等,是供奉道教神仙的。

道观是供奉道教神仙的

三、两者的教义的差别:

1:佛教教义是“苦、集、灭、道”四个字。说的就是我们活着就是受苦,没有幸福欢乐,人生无非就是生老病死加108种烦恼而已。修炼到死就消灭了一切烦恼了,那时候就可以达到 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了,就是说修炼死了就享福了,说的是死后的事。这就有点水中望月的感觉了,所以古代帝王比较喜欢佛教,这样的思想老百姓要是都信了就好管理天下了,他们就推崇佛教,所以信徒很多。

四谛

2、道教教义是“万物之母”、“因果报应”、“追求长生不老”,让大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崇尚“天人合一”、“身国同治”,“上善若水”。道教就比较自我了,讲的是今生,好好过好每一天,永远不死才好。这种思想古代皇帝当然不喜欢,因为大家都信了就太自我了,国家不好管理,所以他们不推崇道教的思想,但是他们自己却很信,所以道教的信徒相对于佛教的信徒少。

上善若水、天人合一

四、佛教和道教的信徒区别:

1、和尚:弃祖离宗改姓氏。

道士:留姓氏,继宗延祖,乘姓氏。

2、和尚:说佛有三宝,佛,法,僧,口念“阿弥陀佛”。

道士:有三清,道,经,师,送浮生。

3、和尚:剃发割弃红尘。

和尚剃发割弃红尘

道士:盘发,延续子嗣。

道士盘发延续子嗣

4、和尚:叫他人放下,万物皆是包袱。

道士:教世人想开,顺应自然,无为。

5、和尚:修来世,飘渺烟云,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

和尚修来世雾里看花

道士:讲今生,延年益寿,说的更实在。

道士讲今生延年益寿

6、和尚:服饰是黄,灰,红。

道士:着装是蓝,白,清。

7、和尚:打拱双手合十,十指朝天。

和尚打拱双手合十十指朝天

道士:施礼左外右内拱手抱拳。

道士施礼左外右内拱手抱拳

和尚、道士两种不同宗教人员,之间的差别远远不止这些,简单说点以便于大家的理解。

五、从科学的角度看佛教与道教的区别:

1、佛教和道教对月亮发光的解释:

佛教:月亮是由琉璃,天银等等纯净的物质构成,所以明亮有光,月亮上有人统治、有宫殿,特别十五,月亮上的天子和臣民娱乐,那么月光就更强大了。

道教:东汉天师道张衡真人写的《灵宪》中写道:"月光生于日之所照。"《周髀算经》中说:"日照月,月光乃生,故成明月。"西汉京房在《开元占经》说得更为明确:日照处则明,不照处暗。"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 月本无光,有银丸,日耀之乃光耳。月亮本身不会发光的,是太阳的照射让月亮发光,"月光生于日之所照",这是中国古人早就知道的事。

2、佛教和道教对地球的描述和解释:

佛教:人类居住的大地,是浮在水上的,水又住在风轮上的,风轮下面是空的,有时突然刮起大风,风轮就乱转,水就乱动荡,就引起地震。也就是说,整个"地球"结构大致是四个层次叠起的。

道教:东汉太清真人张衡《浑仪注》中说:"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钟吕传道集》中曰:"六合之中,其圆如球。日月出没,运行于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东西,周行如轮。“中国古人早知道地球是圆的,运行在太空之中,地球被大气层包围着。

3、佛教和道教对于宇宙星体的描述:

佛教:释迦摩尼说太阳和月亮是方形的,因为距离太远,所以看起来是圆的。

道教:道教《灵宝经》中说道:天地之形,其状如卵。六合之内,其圆如毬。日月出没,运行于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东西,周行如飞轮。古人早就知道宇宙中的星体都是圆的。知道日月是圆形,按各自的轨道运行着。

六、有些朋友会把”道家“和”道教“混为一谈,其实他们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首先,这两者产生的年代不一样,道家是老子和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在春秋末年开始创立。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

1、这两者之间的性质也不一样:

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

道教,是一种宗教团体,有信仰,有组织,有活动。

2、道家和道教两者之间各自的代表人物不同: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庄等。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张陵、葛洪、陶弘景、王重阳、张三丰等。

总之,道教是根据道家思想为基础创立的和发展的,所以说,老子是道教的祖师爷,而张陵是道教的创始人。

七、道教不吃什么?

严格来说呢,道教确实是推崇素食主义。但是,并未禁止吃荤。全真派除外,大部分正一派的都会荤素结合。

但是还是规定有四种不能吃的荤食:

1、牛肉:道教认为牛一辈子都在辛苦工作,从不求回报,这是仁义的体现。

2、狗肉:狗替我们看门护院又特别忠诚,是忠的象征。

3、大雁肉:大雁据说他一生都是一夫一妻制,如果出现了丧偶,另一只大雁,将会孤独终老,这是贞洁的象征。

4、乌鱼:乌鱼说是母鱼在产子之后,眼睛就看不见了,无法觅食,这时候小鱼就会主动地游到母鱼的嘴里供其吸食,这是孝道。

这四种动物代表的是“忠、孝、节、义”四种美德。

八、道士能不能喝酒?

道士是可以喝酒的,道教对酒的态度相比较于其他宗教而言则比较灵活。道教不仅能喝酒,而且在道教的神仙中的还有不乏因酒而得道成仙的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是在长安的酒店中遇到了他的师父汉钟离的。但是,道教坚决反对酗酒,因为酒都是用粮食酿造成的,过度的酗酒就是对粮食的一种浪费,更何况酗酒也是一件不利于养生的事情。

仙家与道教和佛教的关系?

佛教和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仙家这个词,既出现在佛教中,也出现在道教中,那么,仙家到底属于佛教还是道教呢?

佛教和道教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法却有很大的不同。

佛教是一种信仰,它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通过修行成佛作祖,实现涅槃之境。而道教则强调通过修行达到长生不老、成仙成神的目的。

在佛教中,“仙家”通常是指天道众生,包括天神、天仙等。它们是佛教宇宙观念中的一部分,与道教中的神仙并不相同。

在佛教中,神仙是被视为低级的天神,或护法神祇的,没有很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在道教中,“仙家”通常是指修炼后可以达到长生不老、飞升仙界境界的人。道教认为,通过修炼可以打通人的经络和元气,使体内能量不断充实和流动,从而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民间故事#

而“仙家”则是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所具备的身份和能力,它们是道教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佛教和道教对于“仙家”的解释和认知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在佛教中,修行是通过念佛、禅定等方式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解脱的目的;

而在道教中,修行则是通过修炼元气、内丹等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生命力,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佛教中,“仙家”是指天道众生,而在道教中,“仙家”是指通过修炼,可以达到长生不老境界的人。虽然它们的名称相似,但是它们的本质和意义是不同的。

此外,佛教和道教都认为,修行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智慧。修行可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摆脱烦恼和执着,实现心灵的解脱。

在佛教中,修行是为了达到涅槃之境,摆脱生死轮回的束缚;而在道教中,修行是为了修炼元气、内丹等,达到长生不老、飞升仙界的目的。

除了佛教和道教之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其他的修行方法,和信仰体系,如儒家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墨家的“兼爱非攻”等思想。

这些不同的信仰体系和修行方法都旨在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和文化素质,实现自我完善和超越。

总之,虽然佛教和道教对于“仙家”的解释和认知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修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人的精神修养,和文化素质,实现自我完善和超越。

仙家也可以说和动物修炼有关系,比如说我国东北地区,就有五大仙家。他们是狐黄白柳灰。指的是狐狸,黄鼠狼,蛇,刺猬和老鼠,一般东北地区供奉这几种仙家的比较多。

有的一家供奉五个堂口,所以称作五大仙家。其中以胡家班出名,他们出马很灵验。因为他们的老大是胡天祖,他们在商朝的时候,就以已经被封为神了,但是他们的前身狐狸,所以改为了姓氏胡。因为他们封神早,不仅威望高还非常灵验。

在东北地区,有很多他们的庙。都供奉着五大太爷。但是他们会给人看病,做好事,来积累功德。以便后来重新封神的时候,得到更高的名讳。末法时代群魔乱舞,但是正路仙人或者仙家,和佛教,都会给自己积累功德。

道教,佛教和地府神仙体系?

道教作为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信仰体系,信奉的神灵众多,有的是对古代天神、地祇、人鬼信仰的继承和改造,有的则是道教自己创立的。然而,很多人往往无法分清道教信仰的神祇与民间传说、文化创作中的神仙的区别。

道教的神仙体系是纳入信仰的、神圣的、严肃的,不应随意亵渎和开玩笑。一些民间传说和文化创作中的神祇,并没有被纳入到道家的神仙体系中,比如鸿钧、镇元大仙、孙悟空等都是虚构的,不属于道家信仰,往往容易被人们误解。

道教的神仙体系在两宋时期正式形成体系规模,为后世明清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素材,但也导致了民众分不清信仰和文化的区别。

首先,神与仙是道教中不同的存在。神是道的化身,或者是自然神秘力量的化身,如雷神。道家天神的体系中的神都是占领神位的,只要有神位就有神的力量。

而仙是道家修炼具有神通的得道之人,不受神位的约束,能够长生不死。仙可以占据神位成为神,但那时就要受到约束。神和仙的称呼也有所不同,道教的神称呼比较复杂,而仙则主要称为“真人”、“仙人”。

道教信仰的神仙可以分为至高天神、天官星君、灵官地仙、真君仙人四个类别。

至高天神包括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玉皇大帝、四御、五老君、木公金母、东极青华大帝等。

天官星君包括斗姆元君、三官大帝、十方天尊、五星七曜星君、北斗七星君、南斗六星君、四灵二十八星宿等。

灵官地仙包括降魔护道天尊、灵官、太岁、四值功曹、六丁六甲、城隍、土地神、灶君、碧霞元君、妈祖等。

真君仙人包括四大真人、四大天师、八仙、古仙人、三茅真君、北五祖、南五祖、北七真等。

然而,一些被误认为是道教神仙的天神实际上是虚构的,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菩提老祖、镇元大仙等,以及《封神演义》中的鸿钧老祖、通天教主等。这些虚构的神仙并不能被纳入到道家的信仰体系中来。

总之,道教的神仙体系是严肃而庄重的,不能将民间传说和文化创作中的虚构神仙等同于道教信仰的神祇。对于道教人员来说,严谨对待道教的信仰非常重要,避免对神祇进行亵渎和伤害。

再让我们看看佛教的又是怎么样的?

当初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现尼泊尔南部)创立佛教时,他所传播的教义及信仰思想逐渐演变,并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的体系。

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后,佛教经典开始传入中国。然而,在当时的中国,佛教并不被广泛接受,因为它与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信仰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并被视为一种神秘的方术。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国得到学术化和汉化的发展,隋唐时期更是普及化和世俗化,佛教在中国逐渐形成了汉化佛教的独特体系。汉化佛教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填补了中国政教的不足,维系着社会和人心,对于救渡众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中国汉化佛教的神明体系。

一、佛

佛教将世间万物的流转变化分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中央娑婆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称为横三世佛。

东方世界的药师佛以及其胁侍的菩萨日光和月光。

中央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以及其胁侍的菩萨文殊和普贤。

西方世界的阿弥陀佛以及其胁侍的菩萨观世音和大势至。

二、弟子

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有十位著名的弟子,每个弟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专长。

舍利弗,以智慧著名。

目犍连,以神通著称。

大迦叶,以苦行修行见长。

阿那律,拥有天眼通。

须菩提,对空性的理解卓越。

富楼那,擅长说法。

迦旃延,善于辩论。

优波离,持戒修行第一。

罗睺罗,以密行修行见长。

阿难,多有广博的学识。

三、菩萨

菩萨是佛教大乘思想中的修行目标,象征着觉悟的有情众生。汉化佛教中的四大菩萨被视为知名的道场。

文殊菩萨(五台山),象征智慧和证悟。

普贤菩萨(峨眉山),象征理德和行德。

观世音菩萨(普陀山),象征慈悲和救苦。

地藏菩萨(九华山),象征度化众生。

四、明王

明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通常以天神武将的形象出现,帮助佛和菩萨教化众生。他们常常有多个头和多条手臂,如三头四臂或三头六臂。

大笑金刚明王,是虚空藏菩萨的化身。

步掷金刚明王,是普贤菩萨的化身。

降三世明王,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

大威德明王,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不动明王,是除盖障菩萨的化身。

无胜能金刚明王,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马头明王,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大轮金刚明王,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五、其他护法神

佛教中的护法神被称为诸天,他们常常被塑造成具有人类形象的神祇。他们的形象描绘在大雄宝殿两侧,有时也绘制在壁画上。

大梵天,作为创造神,常骑天鹅或七鹅拉车。

帝释天,通常被描绘为年轻的帝王。

北方多闻天王,象征财富和雨水。

东方持国天王,象征国家的守护和调和。

南方增长天王,象征智慧和风。

西方广目天王,象征人民的保护和顺利。

密迹金刚手,象征护法。

大自在天,骑在白牛上,类似菩萨的形象。

散脂大将,是金刚武将。

辩才天,拥有八只手,象征智慧和力量。

功德天,也被称为吉祥天女,由于她的布施而散发吉祥的气息。

韦陀天,是战斗神明,常常被塑造成青年武将的形象。

地天,象征大地和植物的生长。

菩提树神,手持带叶子的树枝。

鬼子母,被塑造成中年贵妇的形象。

摩利支天,身着金甲,头戴金盔。

日天,是太阳神,手持莲花。

月天,头戴满月冠饰,月亮中有一个兔子。

水天,常被描绘成中国龙的形象。

阎摩罗王,有浓密的眉毛和大胡子,头戴皇冠。

而地府的神仙体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中国神话中,世界被分为三个层次:

天界是最高层,是神仙们的居所。

人间是凡人们的居住地。

地府则是神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魂魄在死后到达的地方。

当一个人的生命在人间结束后,他们的灵魂将被引领到地府。地府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体系,它的运作方式令人着迷。

首先,灵魂经过黑白无常的引领,穿过鬼门关进入地府。鬼门关旁边流淌着著名的忘川河。

一旦灵魂通过鬼门关,他们将踏上一条单向路,被称为黄泉路。沿着黄泉路行进,他们将来到奈何桥,这座桥底下是忘川河。要过这条河,灵魂必须踏上奈何桥。

在奈何桥上,孟婆守着一碗特殊的汤,叫做孟婆汤。喝下孟婆汤的灵魂将忘记前世的种种记忆。

孟婆是地府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的身份超越三界。关于孟婆的传说各有不同版本,但她守护奈何桥的角色始终不变。

跨过奈何桥,并非终点。灵魂将来到望乡台,那里有一块被称为三生石的石头。三生石据说能记录灵魂前世今生的一切信息。当灵魂再次来到这里准备转世时,三生石会被用来审查他们一生的所作所为,然后决定他们将来投胎于六道轮回的哪个。

度过望乡台后,灵魂将进入迷魂殿。迷魂殿是他们停留七天的地方,这七天对应着人间的七天。在这段时间里,灵魂可以化解前世今生的情感纠葛,有留恋的话,还可以回去看望亲人。

然而,七天过后,灵魂必须喝下迷魂汤。迷魂汤是阴阳分界的分水岭。在一些神话传说中,有些灵魂在迷魂殿之前被救出地府。

然后,灵魂来到酆都城,那里有十殿阎罗,他们负责审判和管理地府的事务。

在地府管理层中,除了十殿阎罗,还有后土娘娘、东岳大帝、地藏王菩萨和五方鬼帝等等。每个管理者都肩负着不同的职责和使命,共同维护地府的秩序和平衡。

地府不仅有这些重要地点和管理者,还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如莲花台和供养阁。莲花台是地藏王菩萨的居所,而供养阁则是连接人间和地府的纽带。

总结来说,中国的地府体系庞大而复杂,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地府在神话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完整性与其他神话体系不相上下。

以上是关于中国道教,地府,佛教神仙体系的一些内容,这里只是简要介绍,如果对于神话文化感兴趣,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等待着你的探索。

说起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那一定是道教了,我国关于道教的传说有很多,信奉的也不少,其中道教与之相关的神话便是神仙,那么你知道中国道教与神仙是怎样一个关系吗?道教的创立与发展是怎样的呢?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三大教有所不同,严格说来,它没有明确的教主与基本经典。道教在我国影响较深,流传极广,仅次于佛教。唐宋时期得到封建王朝的大力支持,空前繁盛,其地位在儒释(佛)之上,居三教之首,相当于国教的地位。宋元以后在民间影响尤深,古代戏曲以道教神仙为题材的有200多种。今分道教产生与发展、教派、教义、修炼方法及神仙人物等予以简要介绍。

道教的创立与发展

道教源于先秦的道家。道教把先秦道家的“道”加以神秘化,把得道成仙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承袭了中国古代流行的自然崇拜、巫术和求仙方术,尊奉老子为教主和最高天神。至西汉则黄老思想融合,约在东汉晚期逐渐开始形成宗教。

道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东汉顺帝至东晋南北朝,可为创立阶段,形成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两个教派。

初期的道教主要流传于河北一带,因信奉民间流行的《太平经》而得名太平道。河北巨鹿人张角曾利用太平道组织黄巾起义,短期内聚众达数十万,坚持斗争达廿余年后失败。太平道从此销声匿迹。

五斗米道主要流传于巴蜀一带,创始人张道陵,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顺帝时,他客居于蜀,赴鹤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学道,永和六年(141年),作道书25篇。翌年五月初一夜半,自谓遇天神太上老君等五人,授以国师,遂奉《老子道德经》为经典。他认为:“遵道意治国,国则太平,循道意爱民,民即寿考。”人法道意,便能长久;并以道佐人主为已任。从之受道者,依蜀地本有的形式,须缴纳五斗米,放名五斗米道。信道者以地域分治。后来,由他的儿子张衡承嗣天师之职。他的孙子张鲁又得到益州州牧的信任,任督仪司马。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攻取汉中后,自号“师君”,割据汉中,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在统治的二十多年中,社会比较安定,得到民众爱戴。后降曹操,被任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五斗米道也自行解散了。

魏晋南北朝时,一些道士对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加以整理阐述,充实教义,建立了道教的思想理论体系,如东晋葛洪撰有《抱朴子》一书,把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并与儒家名教纲常结合起来。道教活动也有所发展,逐渐形成教派。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移居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建造上清宫,尊张道陵为“掌教”和“正一天师”,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道”)教派开始形成。东晋末年,孙恩、卢循以五斗米道的宗教形式发动农民起义,活动在江南广大地区,影响很大。失败后,讳言五斗米道而称天师道。

南北朝时期,道教上层人士对道教进行的改革,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北方嵩山道士寇谦之(365—448年),字辅真,士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少好仙道,后入华山修道。在北魏神瑞二年(415年),自称太上老君授以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诫》20卷,令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即指陵、衡、鲁三代)“伪法”,遵老聃为教主,提出“礼度”、“佐国扶命”和以札拜炼丹为主要形式的新教义,得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重用,在北魏都平城建立天师道场,制订乐章诵诫新法,从而形成“新天师道”或曰“北天师道”。太武帝取道教之义,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406--477年)久居庐山,亦为朝廷所重。他整理道书,使道教教义日益完善。他把封建宗法、佛教仪式等掺入新的道教斋戒仪范;所立宗教,大多流行于江南,人称“南天师道”。其后,隐居茅山修道的陶弘景(456—536年)为梁武帝尊敬,常往咨询,时人称“山中宰相”。他主张佛、道、儒三教合流。他特别推崇秦汉时代的三茅君,后来便形成茅山道。在陶弘景著的《真灵位业图》中,将道教尊重的神仙分成等级,并在所著《真诰》中将佛教轮回之说引入道教,使南天师道日益发展。

南、北天师道在隋唐时代日趋合流。唐为李家天下,尊老子(李耳)为教主,尊道教为三教之首。因此道士人数不断增多,地位日益提高,道教宫观遍布全国。一些著名道士还被延请入皇宫讲道说法,参与政事。

唐朝统治者对道教的尊崇与重视,有政治上的需要。唐代皇室出身于北朝鲜卑军户,非属望族名门。李渊、李世民为了争取上层宫吏的支持,便利用道教先祖老子姓李的巧合,尊老子为唐室祖先,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再则,李渊在太原起兵后,关中楼观的道教宗师歧晖曾以粮草资助唐军,派道士去蒲津关迎接李渊军。李渊建唐后,他们便以“应接圣君”立功受到李渊的召见并获得赐白米二百石、帛一千匹的宠遇,楼观诏改为“宗圣观”,成为北方的名观。唐太宗时,又下诏贬佛崇道,指出“朕之本系,起自柱下(老子),鼎祚克昌,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自今以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敦本之学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唐高宗时又诏《道德经》为上经,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唐玄宗是一位迷信神仙道教的皇帝,因此对道教的推崇形成高潮。玄宗下令册封张天师为太师,陶弘景为太保;诏令天下道教宫观名山各置天坛祠宇,每处度道士五人,并取近山30户蠲免租税差役、永供洒扫;许多公主嫔妃也纷纷入道为女冠,或接受道教封号,如睿宗二女入道后称金仙和玉真公子,杨贵妃也曾为太真宫女冠,号太真;诏令太清宫主史崇玄和昭文馆、崇文馆诸学士编撰《一切音经音义》150卷和纂修我国第一部《道藏》;开元25年还设“玄学博士”科等。

北宋继承了唐代尊崇道教的传统,制造了“天神授命”的神话。传说宋初,陕西周至县有天神降于终南山道士张守真家,自称是玉帝的辅佐,奉上帝之命保护宋朝,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召见张守真。太宗亲征太原时,张说天神又降言:“上帝诸天皆喜,国祚延永,过于唐。”太宗赐他为“崇元大师”。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召见太臣王旦、王钦若等,说在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半夜,“朕方欲就寝,忽见神人星冠绛袍,将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后来在承天门取到天书,上面写着“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真宗名字)”等字。这所谓连降天书三次,使朝野震动。真宗不惜财力,大兴土木,兴建玉清昭应宫,由宰相王且任官使。真宗时还定正月三日为天庆节,四月一日为天祯节,六月六日为天观节,七月一日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为降圣节。每逢节日,官员放假,两京及各州府设道场,百官去宫观上香。宋徽宗土台后,继续尊道兴道,宠信茅山道士刘混康、龙虎山道士张继先。他也效法前辈,编造“天神托梦”神话。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月,徽宗自称梦见老君,告谕他说:“汝当宿命,当兴吾教。”政和六年(1116年).道士林灵噩见徽宗,自吹能“上知天上,中识人间,下知地府”,利用徽宗急欲神化自己的心理,对徽宗说:“上天有九霄,最高者为神霄,神霄府中有神霄玉清王,乃上帝之元子,号长生太帝君,陛下就是神霄玉清王转世,下降为人主。”林灵噩又自称是神霄府仙卿,降临人世辅佐帝君。徽宗听了大为高兴,赐名灵素,号通真达灵先生,又建上清宝篆宫,供他居修。次年,徽宗命令二千多道士集中上清宝篆宫,林灵素宣布上天青华帝君夜降宣和殿,授他帝诰、天书、云篆等事。不久,群臣与道篆院士上书天帝,要求册封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集天神、教主、人君为一体。徽宗下令全国搜访道书,设书艺局和经局,编成《政和万寿道藏》,刻印颂行。宣和无年(1119年)还下令改佛教寺院为道教宫观,改佛陀名为大金大仙,改僧人为德士,尼姑为女德,强令德士入道,依道法。

金元时期,道教内部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等新教派,其中北方全真道与南方正一道影响最大。全真道的创始人是王重阳(1112—1170年),自称其师为吕纯阳,师叔为刘海蟾,太老师为钟离权,全真教的教义主张儒家的理、佛家的性、道家的命融合为一体,因三教合一而取名为全真教。南方有继承张伯端的白玉蟾(1194—1229年),他追尊张伯端为始祖,和全真道相比虽同属于新道教,时称南宗,基本教义相同,但其修炼方法不同。北宗重出家净修;南宗则可在家修、可饮酒、可吃荤、注重禅机,故有南北之别。

新道教和以前旧道教的主要区别有二:一不崇尚拜忏斋醮等形式,着重从思想理论入手;二不重视以往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不老、白日飞升,而重视修炼自身的金丹,排斥外丹而仅修内丹,于气功方面殊有成果。元初,全真道派的丘处机西游,曾会见成吉思汗,颇得重视,赐号“长春真人”,封国师,敕他总领道教。这一时期是全真教的鼎盛时期。成吉恩汗曾问他治国之策和长生之道,他以“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作了回答。成吉思汗对他的回答很满意,称他为仙翁。并说:“朕所有之地,其欲居者居之。”他居燕京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直至1227年逝世,葬于白云观。

元世祖曾命第36代天师张宗演统领江南道教;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又授张陵第38代后裔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天师道各派,统称“正一道”。元明以降,道教又形成北方全真、南方正一两大宗派,流传至今。入清后,由于朝廷重视喇嘛教,打击道教,道教日趋衰微,到解放初,全国有道士、女冠(道姑)八千人左右。

今道教在我国仍有一定影响,自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及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宫观亦得到政府的保护与修缮。我国道教在古代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地,在世界各地有信徒约三千万人。它的教义、经典流传到欧美,被学者所重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玉鼎真人的三个徒弟是谁,中国神仙体系简介”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