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吐蕃是现在的哪个民族,隋唐五代的民族交融,吐谷浑与吐蕃

更新时间:2025-05-09 10:22:20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吐蕃和吐谷浑是隋唐时期西北一带威胁最大的两个政权,唐朝的国力虽然远远超过这两个政权的综合实力,但因种种因素,隋唐五代时期如何处理这两个民族的关系,一直是一件重要的决策。

吐谷浑民族

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原居徒河之青山(今辽宁义县境内)。西晋末年,其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至今甘肃、青海一带,与羌人杂处,并逐渐征服当地的羌族,建立吐谷浑国。

5世纪中叶,吐谷浑势力扩张至今新疆东南部地区,辖境“东西三干里,南北千余里”。约在西魏、北周时,吐谷浑主慕容吕夸称可汗,始建国家,都伏俟城(今青海湖西40里)。

吐谷浑人民大都过着游牧生活,随逐水草,有城郭而不居,也有从事农业者。其地出产大麦、粟、豆、蔓青,而牦牛、马、骡、铜、铁、朱砂等物产较多。马更是这里的特产,传言得龙种,日行千里,号称“青海骢”。

其民风习俗多同于突厥,父兄死,则以后母或嫂为妻。是时,吐谷浑已有文字,知历史,并有简单的法律。其职官有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等,“衣服略同于华夏”。

吐谷浑和汉族的联系日益密切,汉族的制度、文化对吐谷浑影响极大。南北朝时,吐谷浑和南北政权都曾通商往来。隋初,吐谷浑袭击隋朝边境弘州。开皇元年,隋文帝以上柱国元谐为元帅,率步骑数万,在青海击败吐谷浑,其王吕夸逃走。“其名王十三人,各率部落而降”。

不久,吐谷浑又同机侵扰。开皇三年,隋将梁远又大败吐谷浑。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国力强盛,吕夸不敢再来进犯。开皇十一年,吕夸死,子世伏继立,隋文帝以光化公主嫁于吐谷浑可汗世伏。

次年,世伏为部下杀死,其弟世允继立,仍以光化公主为妻,“自是朝贡岁至”,双方的关系日趋亲密。

大业五年,隋炀帝经营西域,命观王杨雄和许国公宇文述率军大败吐谷浑,其部众来降者10万余口,携牲畜30余万头。隋在吐谷浑旧地设河源、西海、都善、且末四郡,“发天下轻罪徙居之”。其王伏允遁逃,及至隋末才恢复故地。

唐初,吐谷浑累为边患,与唐不时发生战争。贞观九年,唐太宗命李靖率侯君集、李道宗等进击吐谷浑,王伏允兵败自杀。其子慕容顺继立,称臣内附,唐封其为西平郡王。

慕容顺不久被臣下所杀,子诺曷钵嗣立,唐封他为河源郡王。贞观十四年,唐太宗以宗室女弘化公主娶之。此后,吐谷与吐蕃互相攻伐。唐高宗龙朔三年,为吐蕃所灭。

吐蕃政权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它是由游牧狩猎在西藏高原的土著居民和从甘肃、青海南下的农业部落西羌之属的发羌融合而成的。6世纪时,活动在西藏高原的众多吐蕃部落开始向奴隶制社会转变,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农业与畜牧业开始分离,冶铁、纺织等手工业也出现了。在诸多部落中,居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部逐渐强大起来,并首先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其首领囊日论赞被称为“赞普”(赞普是雄强丈夫之意,以后成为吐蕃君王的称号)。

论赞兼并了附近的一些部落,使雅隆部成为西藏高原最强大的势力之。7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征服了羊同和苏毗诸部,完成了统一西藏的任务,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吐蕃奴隶制国家。

松赞于布在位时,推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他迁都逻些(今拉萨),使逻些成为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在中央,建立严密、规范的行政制度。赞普拥有最高权力,下设大相(大论)、副相(小论)和内大相(囊论),统理国事,总管全国政务。设立主管军事、刑法等具体事务的文武官员;

在地方,按部落大小划分为31个千户府和4个下千户府。千户府既是行政单位,又是军事单位。在吐蕃王朝中,王族被称为“论”,宦族被称为“尚”,论和尚构成统治阶级的核心。

松赞干布还制定了法律十二章,这是吐蕃最早出现的成文法。法律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依伤之轻重科罪,妄言惑众者断其舌等。还制订了包括虔信宗教、孝顺父母、勿逆尊长等内容的十善律。

此外,松赞干布统一了度量衡,参照于阗文字创制了吐蕃文(以后发展为藏文),参照唐历和天竺历,制定了藏历,以十二地支配五行纪年。

对外方面,松赞干布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并多次遣使入唐求婚。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派人护送宗室女文成公主人吐蕃和亲,松赞干布亲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札陵湖)迎接,并在逻些城专为文成公主修造了华丽的宫殿。

文成公主人藏,密切了唐蕃关系。汉族的经济、文化成果传人吐蕃,促进了吐蕃社会文化的发展。唐高宗即位之初,又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密切了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

松赞干布以后的百余年里,吐蕃王朝凭借强大武力,不断对外扩张,并与唐朝展开了争夺西域和剑南的斗争。

天宝十载,由于唐边境官吏的苛求与压迫,南诏也反叛唐廷,归顺吐蕃。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夺去了河西、陇右之地,并完全控制了西域。广德元年,吐蕃一度攻陷长安,其国力达到鼎盛阶段。

吐蕃虽然与唐朝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斗争,但双方的友好往来一直是唐蕃关系的主流。自文成公主入藏后,内地文化大量输入吐蕃。许多唐朝文士被聘到吐蕃管理文书,不少吐蕃贵族子弟也到长安国子监学习。

文成公主到吐蕃时,带去了许多医药与建筑书籍、手工艺品及植物种子。唐高宗时,又给吐蕃送去蚕种,并派遣很多擅长酿酒、制碾磴、造纸笔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术。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与唐修好。景龙四年,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金城公主又带去锦缯数万匹,还有多种工匠和一支龟兹乐队。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丝绸、茶叶等物品。

内地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的输人,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吐蕃的马匹、金银器和药材等也不断输入内地,长安的不少妇女还仿效吐蕃人在脸上涂赭红色,称为“吐蕃妆”。

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加深了唐蕃人民的情谊。开元十七年,弃隶缩赞(尺带珠丹)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是唐代汉蕃人民友好关系的反映。

频繁的扩张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进入9世纪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长庆元年吐蕃赞普可黎可足遣使入唐,请求会盟修好。双方分别在长安和逻些举行了会盟仪式,相约各守疆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不相侵犯,永远和好。

为纪念此次盟约,长庆三年,可黎可足在逻些修建了唐蕃会盟碑,碑文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了盟词及会盟人员的姓名与职衔,表达了汉、藏两族历史悠久的亲密关系。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9世纪中叶,吐蕃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日趋尖锐化。会昌三年,吐蕃达磨赞普死,王后立兄子乞离胡为赞普,吐審天乱。驻屯陇右地区的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起兵讨伐异姓大臣都州节度使尚婢婢,双方连年混战,给河陇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大中二年,沙州人张议潮聚众起义,摆脱了吐蕃统治,先后收复了沙、瓜、伊、西、甘、肃等11州。大中五年,张议潮遣使奉沙、瓜等11州地图入朝进献,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陇地区重归唐朝。

咸通十年,吐蕃东部康区奴隶、平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全境这次起义持续了9年,虽然终于失败,但强大的吐蕃奴隶制政权也就此土崩瓦解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吐蕃是现在的哪个民族,隋唐五代的民族交融,吐谷浑与吐蕃”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