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17 11:33:5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
本文199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脸色蜡黄、动不动就疲惫,是不是身体该补一补了?”
别急着买保健品,其实厨房里就有“平价但不平凡”的养生好物。今天要说的,就是银耳,再加上这三样食材,一碗汤就能做到润肺、养胃、补气血,连皮肤都能喝出水嫩感!为什么推荐银耳?别小看这种软软糯糯的“平民燕窝”,银耳其实是国家《药典》认可的食药两用食材。中医讲它“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现代营养学也发现,银耳富含植物胶质、膳食纤维、蛋白多糖、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银耳的黏滑感不只是口感好看,更是一种“天然植物胶质”,能帮助保湿、润肠、促进胃液分泌,对慢性咽喉炎、胃肠道不适、皮肤干燥等问题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银耳的“最佳拍档”是哪三样?光有银耳还不够,想要气色好、胃口好,还得搭配对的食材。这三样,就是:红枣、枸杞、山药。
红枣:补气养血的“女性之友”中医早就说过:“日食三枣,百岁不老。”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尤其适合气虚、血虚型体质的人。现代研究指出,红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铁、钙以及环磷酸腺苷,这些成分对红细胞生成、提高免疫力都有积极作用。
但要提醒一点:红枣不宜过量,每天3~5枚最合适,否则容易上火。
枸杞:护肝明目还能提高免疫力枸杞虽然常被当成泡茶小料,但它的营养价值不容小觑。中医认为,枸杞“滋肾润肺,养肝明目”。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枸杞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调节免疫、保肝护肝作用。
特别是对于长期熬夜、用眼过度、免疫力下降的人群来说,加入一些枸杞,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山药:健脾养胃的“肠道守护者”山药是被《本草纲目》称为“神仙之食”的食材,不寒不燥,有健脾益胃、补肺益肾的作用。最关键的是,它含有黏蛋白和多种酶类,可以帮助消化、调节肠道菌群,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便秘人群特别有好处。
一碗“银耳养生汤”,到底对身体哪儿好?润肺:银耳和枸杞共同作用,帮助缓解咽干咳嗽、口干舌燥,尤其适合久坐办公室、空调房的人。
养胃:山药帮助增强胃动力,银耳中的胶质则能保护胃黏膜,适合胃口差、饭后胀气的人。
补气血:红枣养血,枸杞补气,三者一起,能改善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经常疲惫的状态。
美肤抗老:银耳的多糖、枸杞的抗氧化成分,能帮助清除自由基,长期食用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湿和延缓老化作用。
怎么做出一碗效果好的银耳汤?记住一点:熬银耳汤,不能图快。
银耳要提前泡发,剪掉根部硬块,然后用小火慢炖至少1小时,直到出胶为止。这个“胶”才是关键,它是银耳中最有营养的部分。
放入红枣、枸杞、山药后再炖20分钟即可,别早放枸杞,煮久了营养会流失。
糖分建议控制,可以不加糖,或者用少量冰糖调味。如果是血糖偏高的人群,可以选择不加糖,依靠红枣的天然甜味。
哪些人特别适合喝这碗汤?学生、职场人、宝妈、老人都适合。特别是:
免疫力低、经常感冒的人
面色发黄、气色差的人
肠胃功能差,总是腹泻或便秘的人
熬夜多、皮肤干燥的人
食欲差、容易疲劳的人
但要注意:
脾胃湿盛、痰多体质、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银耳汤,尤其不要加糖。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在摄入高蛋白类食材(如银耳多糖)时,也应适量。
医学上对这些食材的研究怎么说?根据《中华食物药物学》资料,银耳中含有的酸性多糖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活性成分,对免疫系统有一定双向调节作用。2021年发表于《食品科学》的研究指出,银耳多糖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增强免疫和抗氧化的作用,但在人群中的具体效果仍需更多临床验证。
红枣和枸杞的营养价值也获得了《中国中药杂志》《中国食物与营养》期刊的支持,认为其在抗疲劳、调节血脂、改善肝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尤其适合亚健康人群进行日常调养。
喝汤可以美容养颜,但不能替代治疗这一碗银耳汤确实是日常养生的好选择,但它不是“灵丹妙药”。任何食疗都只能作为辅助调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比如如果你有长期胃病、气血虚弱到头晕眼花,那应该去医院系统检查,而不是每天靠喝汤“自我安慰”。
食疗的前提是身体没有明显病理状态,或者处于亚健康阶段。
最后,每天喝一碗可以吗?可以,但要适量。
建议每周喝23次,每次200300毫升左右即可。长期坚持比一次性喝很多更重要。养生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不能指望一碗汤解决所有问题。
总结一句话:银耳+红枣+枸杞+山药,是厨房里最靠谱的“润肺补气血组合”。
一碗喝下去,暖胃、养颜、提神,男女老少都适合,关键是——便宜、好做、效果慢但稳。①.王慧敏,杨瑞平,等.银耳多糖的提取及其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1,42(9)
:280-285.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929-340.
②.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③.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