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百年珠水 携手同心】(四)黄埔军校旧址

更新时间:2025-05-24 13:06:0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编者按

黄埔军校旧址

郑月玲 138cm×69cm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梅园社区军校路。

开办于1924年6月16日,初名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成立的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校址设在东郊黄埔的长洲岛上,故通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旧址正门

1924年1月,孙中山视察长洲后,认为长洲岛是兴学教武的理想之地,遂指定在长洲岛设立军校。黄埔军校以孙中山提出的“建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革命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军校创办后,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中国国民党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张治中、陈诚、何应钦、叶剑英、恽代英、肖楚女、张秋人、聂荣臻等分别担任重要职务。

至1927年3月,在本校及各分校毕业和在校学生共3.3万多人,来自全国26个省,其中有国民党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归国侨生,还有来自朝鲜、越南的革命青年。军校学生在支援工农运动、传播革命思想、东征军阀陈炯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支柱。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校本部被日军炸毁。今天的黄埔军校本部是在1996年按照“原位、原尺寸、原面貌”重建。

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5月,民革中央在此加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教育基地”牌匾。

黄埔军校旧址校本部

校本部回廊

孙中山筹建黄埔军校

1921年第二次护法运动期间,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关于创办军官学校培养革命骨干,以建立革命武装的建议。陈炯明叛变革命后,孙中山坚定了建立军校和革命军队的决心,多次与李大钊、林伯渠、陈独秀等共产党领导人商谈,与苏联代表越飞会谈,请中国共产党和列宁派人帮助。1923年8月,委派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和共产党代表张太雷等4人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政治军事。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孙中山正式下令筹办陆军军官学校,以黄埔岛上旧有的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原址为校舍,成立以蒋介石为委员长,邓演达、王柏龄等7人为委员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先后聘请鲍罗廷为政治顾问,加伦为军事顾问,要求参照苏联红军的制度创建军校。2月上旬,在广州南堤设立军校筹备处。2月21日蒋介石突然辞职回上海,后返浙江奉化,并发放遣散费,几致军校流产。2月23日,孙中山在蒋介石致国民党中央执委会辞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职务的函件上批示“不准辞职”。同一天,派廖仲恺代理该委员会委员长,负责筹建军校。5月上旬,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委派廖仲恺为驻校国民党代表,第一期学员500人也全部入校。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创办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号召全体师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要“学先烈的行为,像他们一样,舍身成仁”。孙中山非常关心黄埔军校的建设和发展,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军校“海关楼”小住,检查工作,听取汇报。要求师生严格掌握“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针,倡导“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

来源丨广州市委统战部民主党派工作处

点分享

点收藏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百年珠水 携手同心】(四)黄埔军校旧址”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