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猫社

为用户提供最新信息
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橘猫社一个二次元coser图片合集分享网站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历史关系

更新时间:2025-05-12 11:39:2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一、共同起源与中世纪分化(9世纪—17世纪)

基辅罗斯(9世纪—13世纪)

现代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共同历史可追溯至东斯拉夫人建立的基辅罗斯(约882年—1240年)。基辅(今乌克兰首都)是这一中世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接受东正教为国教,奠定东斯拉夫人的宗教与文化基础。

13世纪蒙古西侵(1240年基辅被毁)后,基辅罗斯分裂,东斯拉夫各公国逐渐分化。

分治与不同道路

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前身)在蒙古统治下崛起,逐渐成为东正教与斯拉夫文化的继承者。

乌克兰地区长期处于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14—17世纪)统治下,西部受天主教影响,形成独特的哥萨克文化。

二、俄乌合并与帝国统治(17世纪—1917年)

哥萨克起义与俄乌结盟

1648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起义反抗波兰统治。1654年,哥萨克与沙俄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东部(左岸)名义上成为沙俄保护地,但实际自治权逐步丧失。

18世纪末,沙俄通过瓜分波兰吞并乌克兰大部分领土,克里米亚汗国(黑海北岸)也被征服。

俄罗斯帝国化政策

沙俄推行“小俄罗斯”政策,压制乌克兰语言与文化(如1876年禁止乌克兰语出版物),将乌克兰视为帝国“边疆”。

乌克兰民族主义在19世纪萌芽,作家塔拉斯·舍甫琴科成为文化象征。

三、苏联时期的冲突与整合(1917—1991)

革命与独立尝试

1917年俄国革命后,乌克兰短暂独立(1917—1921),但被苏俄红军击败,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苏联政策与创伤

1932—1933年大饥荒(Holodomor):斯大林推行的集体化政策导致乌克兰数百万人饿死,被视为对乌克兰民族的系统性压迫。

二战期间,乌克兰是苏德战争主战场之一,战后苏联重新吞并西乌克兰(原属波兰)。

1954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行政调整,未考虑民族因素)。

四、独立后的矛盾与冲突(1991年至今)

苏联解体与乌克兰独立

1991年乌克兰通过公投独立,俄乌边界按苏联时期行政区划确认,但克里米亚(俄裔为主)和顿巴斯(工业区)埋下隐患。

乌克兰试图摆脱俄罗斯影响,但经济、能源依赖深重(如天然气过境)。

橙色革命与亲欧转向

2004年“橙色革命”反映亲西方与亲俄派对立。2014年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与欧盟协议,引发广场革命(Maidan Revolution),亚努科维奇被推翻。

克里米亚危机与顿巴斯战争

2014年3月,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并推动“公投”吞并,国际社会普遍谴责。

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爆发亲俄武装叛乱,演变为持续至今的冲突,造成逾1.4万人死亡。

2022年全面战争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以“去纳粹化”和“北约东扩威胁”为由,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引发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战争。乌克兰抵抗获得西方广泛支持,战争持续胶着。

五、核心矛盾与争议

历史叙事之争:俄罗斯将乌克兰视为“兄弟民族”和势力范围,乌克兰则强调独立身份与“欧洲选择”。

领土与安全:克里米亚归属、顿巴斯地位、黑海航道控制权是焦点。

民族认同:乌克兰语与俄语使用、历史记忆(如Holodomor)成为身份政治核心。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历史关系”全部内容,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