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24 13:03:03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点击:
1933年3月,正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的茅以升收到了一封信,信是昔日同学受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所托寄来的,曾养甫希望茅以升能够前往杭州,商谈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事。经过仔细的思考后,茅以升决定接下这个在钱塘江修桥的重任。同时,他也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一个问题——银行、财团都不肯贷款,钱从哪里来?
曾养甫
大家可能会有所疑惑,为什么没有银行愿意贷款呢?原来,当地的银行、财团听说政府要请一个中国人主持设计钱塘江大桥,都认为风险太大,桥很有可能建不成,到时候贷款就打了水漂,于是纷纷找借口婉拒。
其实银行这样的态度也不稀奇,据统计,从光绪年间到1933年,大约6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所有的现代化大桥,全都是由外国人一手包办的。随便举几个例子来看:
松花江大桥建于1902年,是俄国人建的;郑州的黄河大桥建于1906年,是比利时人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建于1908年,是德国人建的。
济南黄河大桥
因此,听说中国人要自己在钱塘江上修建大桥,外国的专家都认为曾养甫在开玩笑。他们议论纷纷、冷嘲热讽,说能在钱塘江上建桥的中国人还没有出生呢!
尽管茅以升在国际桥梁界颇有名气,但他毕竟没有真正设计建造过如此困难、重要的现代化大桥。银行、财团不肯放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那么,曾养甫到底有什么法子能筹到钱呢?
终于到了钱塘江大桥竞标设计方案的时候,来竞标的一个是茅以升,还有一个叫华德尔,华德尔是铁道部从美国请来桥梁专家。当茅以升拿出自己的设计图时,在场的银行家们,都纷纷放下了对中国设计师的偏见。
同样是全长1453米的大桥,同样是公路铁路两用桥。在华德尔的设计中,公路、铁路是并行的,而茅以升却设计成了双层桥,把公路桥放在了铁路桥的上层。
茅以升的这个双层桥,是根据中国的国情设计的。当时的中国,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硝烟的味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沦陷;1932年,日军又挑起上海一二八事变。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茅以升把公路设计在了铁路上层,就是考虑到一旦打起仗来,在顶层的公路能够掩护下面更为重要的铁路运输线。正是这一点,打动了在场对时局异常敏感的中国银行家们,再加上华德尔的设计报价758万银元,而茅以升仅报价510万,这个“低价”优势无疑让银行家们更倾心,尽管茅以升的设计赢得了银行的认可,但固有的思维还是让他们掏钱的手伸的有些犹豫。
这个时候,曾养甫在一旁打边鼓说:“华德尔是铁道部请来的顾问,就算没有用他的设计,华德尔还是会帮助茅先生共同建设大桥的。”一听说这个桥还是有外国人参与的,银行家们心里最后的石头终于落地,麻利的答应了贷款,钱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当后来造桥的筹款有了着落后,曾养甫又宣布说:“这钱塘江大桥,是我们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和外国人一点关系也没有。”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茅以升
钱到位了,造桥自然就好说了,但是茅以升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他又是如何顶住压力造桥的呢?更多精彩内容,明天继续!